江西省上饒市某村村支書朱新榮,在實際沒有大中型水庫移民的情況下,編造虛假項目資料,用相同的手段,反復多次套取民政局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前后侵吞扶貧資金四十多萬元,全部揣入私人腰包。(5月9日人民網)
俄國作家果戈里在小說《死魂靈》中寫到,投機鉆營的騙子乞乞科夫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以騙取大筆押金。雖然看似做得滴水不漏,但丑事依然敗露,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子虛烏有的水庫移民,編造的申報材料,居然瞞天過海通過了民政局的審核,騙得了扶貧款,所謂夜路走多了終會遇見鬼,朱新榮也難逃法網恢恢。一番對比,這劇情和《死魂靈》竟如此相似,很不幸,當地民政局扮演了悲催的“監管委員會”角色。水庫移民是大型工程,其安置工作經過了充分地論證和多方面協調,有多少集中安置點在檔案上一查便知,不禁要問,民政局為何如此接二連三被忽悠?驗收、核查、審計,這些固定流程都是怎樣進行的?幾翻提問,都是打在民政局的臉上,不管朱新榮輕易騙得扶貧款的原因何在,至少當地民政局在核查這一關節上有失職之嫌。
與騙取扶貧款類似,像拆遷工作中虛報拆遷戶騙取補償,以及“開寶馬吃低保”等騙保現象,其成功騙得國家資金的原因所在,除去其天衣無縫的偽裝,就在于工作人員在核實上沒有下力氣。全國各地正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這塊本屬于貧困人群的“蛋糕”,必定會有人垂涏三尺,倘若把關不嚴,核查不力,就會讓投機分子有機可趁,損失的是國家財產,傷害的是貧困人群的利益。
核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走不得過場,耍不得虛招,只有實實在在到實地去考查,到群眾中去訪談,聽取反饋和意見,查補疏漏和遺誤,把核查工作落到實處,才能把騙取扶貧款的“死魂靈”挖出來。
(作者單位:綿竹市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