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商銀行巡視整改情況通報中提到,“總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有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近親繁殖”現象引發公眾關注?!靶氯A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一年來中央和地方巡視組已披露多個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存在違規招聘近親屬問題,“近親繁殖”現象多有出現。(5月5日 《中國青年報》)
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違反有關規定,招聘或者安排近親屬到所屬單位工作,甚至安排到本系統收入較高的崗位工作,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必將嚴重壓縮寒門子弟的晉升空間,削弱其他員工積極性。社會對此意見很大,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人事權都掌握在相關領導手中,領導想招聘誰就招聘誰,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根本不會在乎其他人的反映。近年來,盡管國家要求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要公開化,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實現“近親繁殖”,部分單位竟然衍生出一些隱蔽的手段來逃避社會監督,譬如“蘿卜招聘”、量身訂制;履歷造假、繞道進人和內部照顧、違規招聘。這些方法我們都能在新聞中找到相關案例,這些手段雖然更加翻新隱蔽,但內部人士照樣心知肚明,只是社會大眾被蒙在鼓里罷了。
對于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的問題,國家早就出臺了相關政策來規范管理。譬如《國有重要骨干企業領導人員任職和公務回避暫行規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但制度再多,如果不能得到徹底執行,那么就會淪為廢紙一張,從而最終使規章喪失公信力,大家也不會再去相信什么規章了。從人治過渡到法治,這是我國依法治國的必然選擇。制度管人,肯定比人管人強得多,這也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體現。但是制度必須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制度面前必須人人平等,不能因為某些人是單位領導,就網開一面。如果領導帶頭違反制度,一旦查實,就應該嚴肅處理,讓其引咎辭職,這樣才能讓制度產生震懾力。正如商鞅變法徙木立信,如果商鞅沒有兌現承諾,那么秦國變法根本無法進行。
近親繁殖,違規用人,說到底都是利益和權力在作怪。要想杜絕近親繁殖其實不難,那就是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在媒體和網絡上公布招聘流程、招聘條件,接受監督。媒體、紀檢和群眾要形成監督合力,加大對國有企事業單位員工招聘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力度。特別是事后監督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查一查最終錄取人員是否跟該單位領導存在近親關系。如果是,那么就得更加謹慎對待,一旦存在著違規招聘現象,就得及時取消招聘資格,同時對涉案人員依法予以追究。
(中共綿竹市委黨史辦 彭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