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綿陽市委組織部了解到,綿陽正式出臺人才新政,將加大對電子信息、汽車等重點產業人才團隊建設的支持力度,以引導高層次人才向綿陽主導產業鏈集聚,其中創業類項目團隊最高可獲2000萬元資助。(5月4日 四川日報)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不同會議上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學會招商引資、招人聚才并舉,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廣泛吸引各類創新人才特別是最缺的人才。綿陽市為此制定“人才新政”,重金求才。然而筆者看來,政府資助作用是極為有限的,引進人才更需要城市軟環境。
平等的競爭環境是吸引人才的基石。近年來,各級政府為了吸引人才,都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提供百萬、千萬級別的資金扶持或獎勵政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短期來看能夠起到作用。然而,這種特殊支持可能會影響市場規則,造成社會不平等。比如綿陽的獎勵資金只針對“八大工業產業項目、八大現代服務業項目”。而對于其他行業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長遠來看,不利于當地人才隊伍建設。
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是吸引人才的保障。吸引人才,如果說一味依靠資金,那么勢必產生“馬太效應”。優秀人才會向更富裕的城市聚集。要看到,法治型和服務型政府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必須要突破的瓶頸。比如簡化創業手續,營造創業氛圍以及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打造屬于自己的人才引進亮點。如此才能以最少的付出達到最好效果。
引進人才不能僅僅依靠硬件,比如更多的投資或者新設備,更要打造城市軟環境。用國際化的眼光,衡量“人才新政”的得失,查漏補缺。讓新政真正“新”起來。
(綿陽市平武縣龍安鎮人民政府 汪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