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視制度是中央為加強黨的建設和黨內監督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方法和措施。其巡察的重點是黨政領導班子,尤其是黨政一把手,察看其是否存在貪污腐敗行為。在百姓眼里,中央巡視組充滿了神秘色彩,一些干部群眾稱之為“欽差大臣”。正是由于這種類似于“欽差大臣”的巡視制度,讓一大批墜入腐敗深淵的高官下馬,可謂大快人心。“好的經驗在于學習借鑒,在于推而廣之”。
中華民族的發展從來都離不開學習借鑒。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社會少數幾個明君之一,其憑借文治武功,虛心納諫,以民為本,實施仁政,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太平盛世“貞觀之治”。之所以能夠締造政治清白,天下繁榮太平的景象,創造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輝煌?正如他的治國之道所闡述的那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然,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以史為鏡,將好的方法推而廣之,才是科學發展之觀、可持續發展之道。
古語有云:“欲勝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它的意思是說,要想戰勝他人,必須自我磨礪,戰勝自己,修正錯誤;要想評論別人,首先對自己有個評判;要想了解別人,必須首先了解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自知之明,認識自我。 以人為鏡,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不偏不倚。以別人的優缺點為鏡,以別人的得失成敗原因為鏡,從中可以汲取更多的營養,一個善于學習的人,能夠將規范修煉成一個習慣,把認真內化成一種性格,用借鑒轉化為經驗推而廣之。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是毛主席對待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態度與準則。但歷史從無虛無,往來成古今,“取其精華”,將好的方法與經驗傳承下去,是我黨對待任何工作的觀念與態度。自鑒,自省、自重、自勵,更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有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在改革開放初期,面對空前的迷茫與阻力,鄧小平敢為人先,豪情萬丈,洞察敏銳,針對實際問題,提出了治國理政之策:“摸著石頭過河;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著名論斷。通過這樣的開創之舉,將改革開放過程中好的發展之法、良訓之策,在全國播種、蔓延、傳承,才有今日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好的經驗在于學習借鑒,在于推而廣之”。巡視工作做法對查處貪腐行為有利,就可以將其作為“精華”、“制度”傳承下去。仿效借鑒巡視制度,不光在于其查處的貪污腐敗現象,更在于其背后的威懾力,使黨員干部心存敬畏,謹慎用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正所謂“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黨員干部要處理好公與私的界限,不秉私心謀事,不以私欲廢事。天地悠悠懸秤桿,百姓蕓蕓秤砣心。堅守原則、守好底線,自覺履行職責,行駛權力,忠于黨和人民,方為上策。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行為與不正之風,嚴綱紀、正作風。巡視制度被基層借鑒,給廣大黨員干部提了個醒,呼吁黨員干部增強黨性意識,不忘從政為官之本,深刻體會“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權力行使事關人心向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政權興亡。確實,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這是共產黨人縱觀古今的深切體會。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共產黨才有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才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有了在學習借鑒中將好的經驗與措施推廣之法。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先市鎮人民政府 作者:王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