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反腐”一詞成為了社會熱點。“網絡反腐”頻頻使官員落馬,劉鐵男、雷政富、楊達才等公職人員相繼因網絡舉報和曝光被立案調查或被免職。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參與的網絡反腐已成為貪官聞風喪膽的“利器”。“網絡反腐”力量不可小覷,但在其高漲的勢頭背后也折射出正規反腐制度的缺失。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網絡的開放性、公開性和透明性使其形成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扁平化的輿論場,以聲勢浩大的“圍觀”倒逼問題官員被查。但我們也應看到,“網絡反腐”所提供的往往是“蛛絲馬跡”,而反腐取得成效的關鍵,仍在于權威部門及時介入、調查處理。同時,網絡的虛擬性也易產生一些不實信息,造成“誤傷”,給當事人帶來很大傷害。因此,有關部門亟待健全反腐制度,規范網絡舉報反腐。
“網絡反腐”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工作機制。作為一種新興的反腐倡廉手段,“網絡反腐”必須在法律制度層面上進行完善。立法機關應及時制定和完善關于網絡監督、網絡舉報人安全和網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使“網絡反腐”做到有法可依。只有加強“網絡反腐”的法律制度建設才能使其成為反腐倡廉的重要渠道。另外還需建立對網絡輿論的快速反映機制,形成系統的處理“網絡反腐”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同時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建立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政策理論水平高、專業技術強的“網絡反腐隊伍”。
“網絡反腐”還需進一步與反腐制度相銜接。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網絡只是反映社情民意的一個重要窗口,只有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體系,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制度化,才能確保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網絡反腐也才能朝著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
(梓潼縣城管局 楊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