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習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4月20日人民網)
網絡信息時代,走群眾路線不僅要經常下基層,做到腳要粘泥、汗要濕衣,更要學會緊跟時代步伐,將群眾路線由線下拓展到線上,主動傾聽群眾的網絡之聲。深耕網絡責任田,既是新時代賦予領導干部的應盡之責,也是互聯網迅速發展后了解民情民意的現實所需。中國13億人口就擁有7億網民,巨大的網絡輿論場更需要領導干部挺在前面,以躬親之態答民之疑、解民之憂。
眾所周知,網絡具有開放自由的特點,正因為此網絡已成為當下老百姓更直接更樂于表達意見、展示訴求的最大平臺。善于傾聽善于引導,網絡就會成為服務民生的助推器,聞之不理見之不睬、甚至干脆不聞不問,網絡就會演變為引發矛盾的導火索。網絡已是當前做好群眾工作中不可繞開的一塊重要領域,但令人唏噓的是,一些領導干部揣著怕擔責任的心思,自以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上網就不上網,更別說在網上傾聽群眾的意見,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官方網站、微博微信、領導信箱等倒是一應俱全,但這些重要的互動平臺卻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虛設,為人詬病的“僵尸網站”就是此類形式主義的惡果,還有一些反映民生民情的電子郵件進入領導信箱后卻未曾由部門一把手親閱親批,而是直接轉入相關科室解決,如此一來,領導郵箱淪為程序化模式,民聲民意又如何讓領導干部入耳入心?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和網絡玩起“躲貓貓”,實際上就是不敢擔責、為官不為,之前發生的“石首事件”、“甕安事件”就是慘痛的前車之鑒,對網絡患上“自閉癥”,裝聾作啞只能讓原本可控的事態更為嚴重,結果是換來群眾的寒心和民意的更加疏遠。
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當今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就是給廣大干部提了個醒,干部的工作思維、工作方式要根據時代發展與時俱進,要真正將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充分利用起來,運用網絡平臺做好群眾工作。曾在微博上擁有1000多萬粉絲受到關注,被視為“大V”官員的浙江副省長蔡奇就充分利用微博加強與群眾的互動,受到了當地群眾的連連點贊,兩會期間,中央相關部委領導在微博上與數千名網友即時互動,現場回應網友提問、收集民生意見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可見往往越是開放透明的態度、越是注重與網民互動,在群眾工作中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網絡并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洪水猛獸”,只有敢于、善于在網絡上面對面地與群眾交流,真誠與群眾溝通,一些怨氣就能得到及時化解、錯誤就能得到及時糾正,滿滿的正能量自然能在網絡空間中傳遞開來。
“知民情方能解民憂”,網絡下基層應成為每一位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學習網絡知識、運用網言網語、撲下身子經常性地上網看看,領導干部不僅要將黨的好政策通過網絡平臺傳遞給廣大群眾,更要認真傾聽群眾聲音,以實際行動解決好群眾的訴求,通過精耕細作好網絡這塊責任田,通過線上線下的共同用力,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中共攀枝花市東區委員會組織部 黃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