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是黨校事業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支撐性工作,是衡量黨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科研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展開,為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出積極貢獻。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全省黨校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黨校要堅定落實黨校姓黨原則,緊扣中心大局抓好研究咨詢,全方位提升科研水平。新形勢下,黨校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實發揮好科研資政作用,全力為中心工作提供理論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不斷提升黨校服務中心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堅持黨校姓黨,切實發揮理論研究的陣地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因黨而立,黨校姓黨是天經地義的要求。這一根本原則體現在科研工作中,就是一切科研活動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努力建成傳播、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
要加大理論研究闡釋宣講力度。黨校發展史表明,從最早成立的安源黨校“養成指導人才”到延安時期中央黨校成為“掌握思想”的重鎮,再到1978年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引領思想大解放,黨校一直擔負著研究宣傳闡釋黨的思想理論的重要職責。今天,面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復雜態勢,針對黨員干部思想理論“補短板”的現實需求,堅守思想理論建設主陣地是黨校肩負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黨校要進一步加大理論研究闡釋宣講力度,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論宣傳,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加強對省委治蜀興川方略的宣傳解讀。
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思想理論決定了一個人的境界胸懷,是干事創業的重要基礎。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去偽存真、明理辨向,如何在日益多元的價值取向中正本清源、解疑釋惑,既是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黨員干部提高思想理論水平的時代課題。黨校科研要自覺增強“四個意識”,主動舉旗幟,傳播正能量,決不讓錯誤思潮擾亂陣腳、渙散組織、消磨意志。
要加快提升學術話語主導權。黨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同于一般的學術研究機構,必須堅持政治立場堅定性和科學探索創新性相統一,不斷提升學術話語主導權和學術影響力。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加強理論總結和理論創新,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不懈努力。
圍繞中心大局,切實發揮科研資政的智庫作用
黨校科研不是形而上的理論研究,不是泛泛而談的學術探討,更不是一時興起的個人興趣,一定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想黨委之所想,急黨委之所急,努力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
要增強使命感,主動發揮智庫作用。黨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輔政咨詢是黨校服務中心大局的重要方式。各級黨校都要把積極為黨工作當作使命擔當,每個黨校人都要把主動為黨建言獻策作為職責要求,牢固樹立向黨看齊、為黨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科研資政要站高一點、先行一步,更加主動地聚焦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把資政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科研資政的智庫作用。
要突出重點,找準主攻方向。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決定黨校科研的主攻方向。黨校科研要著眼大局,把握重點,務求實效。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重點研究如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破除制約改革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等重大課題,以推動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特別是要結合我省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深刻總結十八大以來省委治蜀興川實踐,深刻總結優化政治生態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深刻總結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規律性探索,在全國推出一批立得起、叫得響的研究品牌。
要把握規律,提升科研資政水平。近年來,我省在貫徹落實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治蜀興川實踐進程中不斷取得新成就,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當前正處于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的關鍵階段。黨校科研要聚焦全省中心工作,圍繞對接深刻認識“六個基本判斷”、把握“六個基本特征”、統籌“五個重大關系”、抓好“八項重大任務”,廣泛開展應用對策研究;要著眼于大局和長遠,加強對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基礎性研究,特別是對我省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攻堅階段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規律性問題進行深度研究和追蹤研究,以應用對策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促進應用對策研究,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推進創新改革,切實發揮科研創新的引領作用
全面創新改革是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的重大課題,也是推進“十三五”規劃落實落地的重要動力。黨校科研要緊緊抓住我省被列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的歷史機遇,用好盤活優勢資源,加快推進管理機制創新,不斷開創科研工作新局面。
創新學員參與機制。黨校學員來自不同地區、領域和部門,他們了解基層現狀,掌握實際情況,容易產生共鳴,渴盼理論支持,通過與學員交流座談、吸納學員參與資政研究,能夠捕捉到課堂校園內難以聽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充分運用好這個獨特資源,積極吸納學員參與并加強引導,優先遴選學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作為科研選題,進一步發揮好教師和學員的兩個積極性,解決好資政成果“站位沒有領導高,措施不如部門實”的問題,努力提高科研資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創新開放合作機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到今天,單門獨戶、單打獨斗很難出新。要加強黨校同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科研協作,整合黨校系統內外科研資源,加快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進一步提升黨校科研質量和水平。
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機制。黨校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積極推進教學科研一體化,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努力做到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注重科研成果應用,不斷深化科研對教學的支撐作用。
創新工作激勵機制。要建立健全符合黨校科研、智庫運行特點的項目管理、經費使用、考核評價、成果轉化等機制,激發黨校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合力推進科研工作邁上新臺階。
(作者系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