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是事物質變的分界線、做人做事的警戒線,不可踩、更不可越。黨員干部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意識,時刻牢記越過底線的嚴重后果,始終警醒自己堅守底線。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強調,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
然而,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如何堅守“法律底線、紀律底線、政策底線、道德底線”四個底線,才能有效防止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是學習中也不出現踩底線、越底線的情況發現呢?對于這個問題,才是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學習的重點,貫徹落實到位的關鍵點。
關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很多人自年少時,就開始聽聞。但實際上,有很多只把它當作成了一個童話故事,而非當作是一個警告。故事中,在鍋里的青蛙,游在水中,自以為在享受天倫之樂,于是對身邊的一切都失去戒備。殊不知,這往往是最致命,當它發現有生命危險時,早已越過了底線,已無逃生機會。
換而言之,如果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沒有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時刻警醒自己,那么就很容易踩踏到做人做事的警戒線,甚至是越過了警戒線,漸漸地走上腐敗道路。縱觀落馬者,如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等大老虎違法違紀案觸目驚心,這些落馬者無一不是因越過了做人做事的警戒線,而走上違法違紀的犯罪道路。正是他們在任職的過程中,缺少一分警惕,多了一分松懈,一點一點的變化,最終在松懈中不知不覺完成了“驚天蛻變”。
“條條大道通羅馬”無論選擇哪一條人生道路,都要干干凈凈做人,規規矩矩做事。既然選擇了做一名國家公職人員,就必須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為官路上,要劃定做人做事的底線,一路向“前”謀發展,而非向“錢”飽私欲。特別是在新常態下,更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認認真真貫徹落實,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讓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以“法”為底線,要秉公用權。正所謂,“恪守法規,畫出圓滿人生”。此言雖簡,但其意極深。假如為官者目中無法,更甚至將權力凌駕于法律之上,那么注定他畫不出圓滿的人生。如此一來,又如何讓群眾守法辦事?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說,“要深入推進依法治國,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法治是一種基本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深化基層依法治理,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很顯然,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以“法”為底線,秉公用權,才能引導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以“紀”為底線,要廉潔修身。縱觀一系列違法違紀案件,如果黨員領導干部的紀律防線一旦被跨越,失守了,那么就會被不斷膨脹的貪念麻痹心智,陷入貪污腐敗的泥潭,難以自拔。所以,為官者必須從一開始以“紀”為底線,廉潔修身,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將黨紀國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境界,自覺抵制歪風邪氣,才能真正筑牢拒腐防變的堤壩,不給放松自我要求以任何借口,不給任何不正之人以可乘之機。
以“政”為底線,要執政為民。俗話說,“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試金石’”,一名心系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領導干部,在執政上,必定有他辦事做事的底線,必能經過真金檢驗,必將被群眾“點贊”。反而,一名貪欲俱現、中飽私囊的腐敗官員,必將被人民所摒棄,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等大老虎的落馬,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因此,為官者,以“政”為底線,就是要始終繃緊廉潔自律的弦,嚴格要求、自我約束,真心為民辦事,真情為民解困,才能在面對誘惑時候,將群眾利益放在優先位置,不被膨脹的私欲蠱惑而迷失自我,墜入腐敗深淵。
以“德”為底線,要淡泊明志。以法治權權生威,以德修心心養廉。但從多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的痛心案例中,我們所看到的落馬官員干部中,有的曾是學校的精英、父母的驕傲、百姓心中的好官員,他們最開始都抱著滿腔熱血,踐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想做個為民務實、正直清廉的好干部,他們曾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受人尊敬的地位,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受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與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事的誘惑,最終沒能守住“道德”的底線,與最初的淡迫明志背道而馳。前車之鑒,后事之師,莫讓“悲劇”不斷延續,只有以“德”為底線,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真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如為人為官者,堅守“四個底線”,能秉公用權、廉潔修身、執政為民、淡泊明志,便得民心而一世清白。若利益熏心,享一時之快,便將毀一世英名,斷送前途與家庭。人生追求何為樂,一世清平何以安?不辨而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