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廣州人才政策宣講會現場,廣東省廣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楊秦透露,廣州的人才綠卡制度計劃于今年4月正式開啟。這意味著,從下個月開始,只要滿足一定前置條件的、暫無落戶意向的非廣州戶籍產業領軍人才,申請人才綠卡后,可在購房、購車、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一個沒有人才戰略的民族,肯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對于人才,從中央到地方,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事實上,我們往往不是缺少人才,也不太缺少發現人才的眼睛,而是缺少激發人才競相釋放生機和活力的環境。似乎總有一根看不見的繩子,或松或緊地捆住了人才的手腳。
推行人才“綠卡”制度,為留住人才提供了便利,但是要讓人才更好地“施展拳腳”,更應從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上,解決環境上存在的問題,為人才成才成功“松綁”。一方面,要在思想觀念上解開束縛。唯有思想上認可,才能形成行為上的自覺。從人才工作的陳腐觀念中走出來,才能真正釋放人才創新創業的活力。誰擁有了最開放包容的人才理念,誰就匯聚了最多最優的人才,誰就會占有活力四射、競相創業的人才高地。另一方面,要在體制機制上解開束縛。好的體制機制,其正向引導作用十分明顯,不僅可以促進規范,而且可以激發內生動力。人才“綠卡”打破了人才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系等制約,讓“高精尖”人才得以拋卻后顧之憂,大有用武之地。
從思想觀念上解開束縛,是給大腦松綁;從體制機制上解開束縛,是給行為松綁。當兩套繩子一并松開的時候,人才的手腳也就解放出來,創新創業的活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賴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