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現行貧困標準下的數千萬同胞脫貧奔小康?新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里已給出答案。未來五年國家將針對缺乏增收產業、因病積貧、生態環境脆弱等“窮根”對癥下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打造致富產業、開展職業教育等措施各個擊破。如果說精準幫扶貧困原因各異的千萬同胞脫貧致富是個“瓷器活”,高匹配度的人才隊伍便是最好的“金剛鉆”。從繪就的脫貧路線圖來看,筆者認為至少要為貧困地區打造三支人才隊伍。
配備一支扶貧經驗豐富的黨政人才隊伍。抽調基層經驗多、思路廣的黨政干部充實到扶貧隊伍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干部輪訓,提升黨政干部的服務水平。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選派第一書記,通過專家授課、觀摩學習等方式,使其掌握脫貧路子,激發脫貧活力。
培育一支有致富經驗的實用人才隊伍。發揮農村各類產業致富人才的示范帶頭作用。圍繞當地特色產業,把有創業意向的黨員戶、項目戶作為培養對象,扶持對象,結合上級的資金、技術、政策支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組織一支傳授職業技能的教師隊伍。根據當地發展需要,組織掌握相應技術的技校教師、企業技工、行業專家,因地制宜地開展技能扶貧、智力扶貧,授人以漁,幫助群眾掌握脫貧技能,增強貧困者自主脫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