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問題為標靶推進改革
張富國
趙樂際同志近日在中組部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會議指出,強化問題意識,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組織工作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這充分表明了組織工作在改革中對待問題求真求實的鮮明態度。講問題并非否定成績,而是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敏銳警覺和準確判斷,在新一輪改革中奮起前行。
組織工作的改革面臨著許多熱點難點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比如,如何培養更多的好干部,如何破解以票數取人、以考分取人、以年齡取人、以親疏取人、以GDP取人等問題。這些問題將是今后組織工作改革的標靶,抓不住就會成為“攔路虎”,抓準抓好了就會變成推進改革、促進發展的強大牽引力。
要有發現問題的眼光。組織工作政策性、程序性強,必須堅持組織工作高標準的理念,用細致的眼光審視每項任務、每個環節,把情況吃準吃透。問題總是隨著發展不斷出現,必須把準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發現當前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問題,并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預判。用基層的眼光來評判組織工作,多到基層一線調查研究,誠心聽取干部群眾對組織工作的意見建議。
要有揭示問題的勇氣。對于組織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人不是看不到,而是覺得事不關己不想說,或是認為牽涉太多利益關系不敢說。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指出,“如果諱疾忌醫,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發展到病入膏肓,最終無藥可治”。思想和作風有了毛病,必須抓緊治;組織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必須抓緊解決。問題如果蓋起來、繞著走,只會越來越難以解決。必須敢于亮短揭丑、敢于揭示問題,杜絕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大問題裝在口袋里累積爆炸。這既是自我加壓鞭策,也是讓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出主意、想辦法、促解決。
要有破解問題的探索。問題在工作實踐中產生,最終的解決也要回歸于實踐本身,閉門造車、紙上談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對于自身成功的探索實踐,不能只滿足于一兩個應付八方來客的典型,要學會由點及面,在堅持中完善和推廣,由“栽盆景”變為“育森林”。對于外地的成功實踐,要善用“拿來主義”,在學習借鑒中結合實情加以調整改進,促進問題迅速有效得以解決。
(《中國組織人事報》12月9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