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標準像”
潘福金
最近,“好干部”成為大家關注和熱議的話題。“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生活好不好,核心在領導”……從這些老百姓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百姓對好干部的贊許之意和期盼之情。
毋庸諱言,好干部大家都喜歡。選準用對干部不僅是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翹首以待的期盼。除中央“20字”標準外,在不同地方、不同系統、不同崗位,對好干部的內涵有不同評判標尺和參照體系。因此,應該有一幅形象直觀、大家公認的好干部“標準像”。
搜尋個人記憶,躍出了無數難以磨滅的身影:勇挑重擔、戰天斗地的焦裕祿,用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拋棄“省官”不做,官職越當越小的沈浩,成為小崗村群眾心目中永遠的“英雄”;退休不退志,把荒山變青山的楊善洲,用行動和業績兌現共產黨人對人民的承諾……
從這些被組織和群眾公認的“好干部”身上,個人覺得這幅“標準像”應是:一生一世對黨的信仰、對事業的信心、對人民的信念,不變色、不走調;一心一意干事創業、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不抱怨、不計較;一如既往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退縮、不懈怠;一塵不染干凈干事、清白做官,拒腐蝕、永不沾。
(《樂山日報》11月15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