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群眾貴在積極主動
本報評論員
北京市平谷區人社局為民服務的事跡,贏得了群眾口口相傳的好口碑。他們靠的是什么?其中最寶貴的經驗,便是服務群眾時積極主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把群眾當親人。
悠悠萬事,民生為本,人社事業事關千家萬戶、百姓民生。對于人社干部而言,新時期扎實做好群眾工作,真正滿足群眾所需所盼,更是意義重大、責無旁貸。老百姓一輩子都在和人社部門打交道,普遍盼望根除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的“三難”問題。同時,更盼望干部能積極主動為群眾服務,把工作做實做細,把政策講透講明。
要做到這些,要求干部是工作上的行家里手,熟悉政策,精通業務。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極強的為民服務意識。群眾利益無小事,只有積極直面群眾訴求,主動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突出、最現實的實際問題,才能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主動服務,就要轉變作風端正態度,讓群眾辦事不再難。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廣大干部尤其是和群眾直接打交道的窗口單位、經辦機構的基層干部,在群眾眼里,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是官架子端著、黑臉拉著、粗聲大氣吼著,還是俯下身子傾聽需求,熱情負責提供服務?作風好壞,群眾的感受大不一樣。是能一趟解決的堅決不讓群眾跑兩趟,還是該辦的事推三阻四,讓群眾跑斷腿、磨破嘴?是否為群眾著想,群眾心里自然有本賬。心里裝著群眾,真心從群眾利益出發,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群眾就會記住,就會把好評記在黨和政府的賬上。平谷區人社局全局上下把群眾利益高高舉過頭頂,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都竭力把各方利益協調好、照顧妥帖。在他們看來,群眾辦事順當了,服務對象滿意了,老百姓得實惠了,自身價值也就彰顯了。
主動服務,還要以群眾需求為中心,拓展內容創新辦法。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就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服務水平。舉個例子,是選擇新農保,還是選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個專業性的問題,一度讓平谷的農轉居群眾摸不著頭腦。為了把政策說明白,平谷區人社局局長劉忠想了套說辭,用“白皮餅”和“烙肉餅”這兩樣司空見慣的吃食,來指代這兩種社保的收益。政策宣講員還挨家挨戶上門提供“家教式服務”,用隨身帶的計算器,幫群眾把一筆筆賬細細算明白。選擇什么類型、該躉繳多少、按月能拿多少,一目了然。大伙兒明白了,上社保就像選套餐一樣省心了。群眾需求千差萬別,做好群眾工作,就要換位思考,多體諒百姓的處境,多想想百姓的難處,多幫助百姓出出主意。對群眾的意見、要求和牢騷、抱怨,不是不聞不問,而是深入研究思考,不斷改進工作。把服務工作做細致了,群眾自然會心滿意足。
主動服務,就要對照先進,查找作風上的差距。照照平谷區人社局這面鏡子,一些單位、個別干部的工作作風還有不小的差距。對照先進檢查自己,究竟是業務能力不足,工作沒思路?還是心里缺乏群眾觀念,不愿在群眾身上多花功夫?如果是前者,就要加大業務學習力度、狠下苦功。如果是后者,就要自我批評,該“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了。要想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洗凈身上的官氣,擺正為民服務的心態,還原公仆的本位,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推進。各級人社部門和廣大人社干部要以活動為契機,扎實踐行群眾路線,積極主動為群眾著想,更加為民、務實、清廉,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努力開創人社工作新局面。
(《中國組織人事報日報》11月15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