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辦結不是滿時辦結
潘福金
日前,筆者參加一個機關作風建設座談會,幾位企業代表對政府辦證窗口單位有意見,有些申辦件原本只要一兩個工作日就可辦好的,工作人員卻要拖到限時辦結的最后期限才辦完。
實施限時辦結制度,是轉變機關作風,加強效能建設的重要舉措,旨在促進機關單位提高辦事效率。但現實中卻出現了“3天能辦的拖5天,一星期可解決的壓半月”等滿時辦結現象,有的窗口工作人員還振振有詞地說,又沒超出限時辦結規定的時限。這種慢作為的行為也讓群眾不滿意。
限時辦結變成滿時辦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的機關設定的時限不科學,在制定承諾辦結時限時刻意留下了足夠的自由空間;另一方面,是有些機關工作人員在限時辦結操作過程中有“看菜下飯”的行為,個別機關工作人員對臉熟的、有利可圖的,就優先辦、主動辦、高質辦,反之,則拖著、壓著、頂著,不到最后一秒絕不給“開門”。
限時辦結制度不是工作拖沓、設卡刁難、效率低下的“護身甲”,也不是行政慢作為、機關中梗阻的“擋箭牌”。出現限時辦結變成滿時辦結的現象,一方面暴露了一些制度的制定存在不嚴謹、不嚴密的弊端,需要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個別黨員干部存在庸懶散的心態和行為,這就要求我們以更大的力度掃除黨員干部存在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
(《人民日報》11月12日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