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組織人事報》10月23日刊載
把好干部合理使用起來
付康
為政之要,首在用人。組織部門既要有發現好干部的慧眼,也要有用人得當的智慧,把好干部合理使用起來。
要用有所知。用人首在知人,知人才能善任。中醫治病,用“望、聞、問、切”,方能體察病因,藥到病除。用人好比治病,對干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和印象上,必須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看其“做人”更觀其“做事”。看“做人”,功夫在平時。在考察識別中推行“三延伸三追溯”,由現職向原職、工作向生活、單一談話向鄉語口碑延伸,追溯干部日常表現、品質情懷、境界格局,在干部生活圈、朋友圈、工作圈中深察干部,既在大事上看德,又在小節上察德。觀“做事”,不在朝朝暮暮。堅持全面、歷史、辯證看干部,開展領導班子及成員綜合考察評估,探索建立綜合分析研判制度。推行差異化考評,“擠干水分”準確“畫像”,既重視“顯山露水”的顯績,更重視“后人乘涼”的潛績,為扎實工作、重長遠發展的干部吃“定心丸”。
要用在其時。使用干部,貴在把握時機。敢于用“成長期”的干部,善于用“成熟期”的干部,提拔“新人”也重用“老人”。推出“新人”,關鍵在大力培養年輕優秀干部,保證事業后繼有人。選拔發展潛力較大的年輕干部上掛下派,到信訪維穩、重大項目上鍛煉,目的就是發揮其專業、年齡、精力等優勢,讓其在重點工作中、重要崗位上展現才華。重用“老人”,核心是從制度層面防止干部任用年齡層層遞減的問題,調動各個年齡層次干部的干事熱情。鮮明“不唯年齡取人”導向,不評用脫鉤,不埋沒大器晚成者,不搞“一刀切”,保證各類干部都能釋放出最大能量。
要用在其位。人才放錯位置,也可能變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則屈才,大則誤事。把好干部用好,關鍵在“善任”,給合適的“崗位”,用其所長、順其所愿。在干部交流調整中,堅持因事用人、因崗擇人、因能授職,開展干部任職意愿調查,把干部放在最能充分顯示其才能的位置上,實現組織意愿、群眾意愿和干部意愿的“三方意愿對接”。把好干部用好,還要在綜合研判基礎上,對接好干部與團隊的各自需求,把最好的干部用到最急需他的團隊,努力做到優勢互補、相融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