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9月18日刊載
過節考量“守節”
羅智剛
中秋節將至,國慶節又臨。置身傳統文化厚重土壤,逢年過節禮尚往來,本無可厚非,但變味的人情往來和肆意的“節日腐敗”,必須認真防范和堅決杜絕。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更要平平安安過好節,風清氣正“守好節”。
為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之風,9月3日,中紀委和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禁止公款送禮、禁止公款旅游、禁止公款吃喝等。從習近平總書記“節假日是干部作風的重要檢驗”的提醒,到專門下發通知,可見中央對狠剎公款送禮、吃喝等歪風已經“亮劍”,三令五申,措辭嚴厲,發人深思。
與赤裸裸的權錢交易不同,節日腐敗、節慶腐敗往往是帶著脈脈溫情的“糖衣炮彈”,而不少領導干部就是不守這種“小節”,從此走上貪腐之路。中央把制止節慶腐敗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這種從具體問題入手祛除“四風”積垢的做法,干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有利于增強群眾對教育實踐活動的認同感和信任度,也是對廣大干部的一種保護。
不守“小節”難保“大節”。如果領導干部認為在節日期間收受禮品禮金是“小枝節”,那么在為人、為政方面就可能出大問題,甚至誤入歧途、積重難返。從這個意義上講,狠剎公款送禮、吃喝歪風,從制度上約束領導干部遵禮守節,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干部群眾都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