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干事創業的狀態
——三論推動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
四川日報評論員
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關鍵靠落實,關鍵在實干。干事創業,才能富民強省。省紀委十屆四次全會把干事創業與干部精神狀態結合起來,明確提出,干事創業是一種狀態,要求各級黨員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專注工作上。只有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拿出干事創業的良好精神狀態,落實才擲地有聲,執行才鏗鏘有力,四川的發展才能定力足、信心強,穩中求進、勇往直前。
狀態體現的是一種干事的精氣神。黨員干部精神狀態如何,直接反映一個單位的作風和形象,體現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和成效,關乎整個事業發展的興衰和成敗。“神不至,則事不舉”。積極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能激發人勇于進取,創造性開展工作,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相反,消極和不良的精神狀態則使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遇事畏難發愁,思維僵化,難以實現既定目標。在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如果沒有意氣風發的精神狀態和主動作為的工作勁頭,在復雜的形勢和困難挑戰面前,我們就可能敗下陣來。因此,推動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必然要求各級干部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精神狀態。
實事求是地講,當前我省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是好的,正是因為他們不畏困難、拼搏進取,銳意改革、開拓創新,才推動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但也不可否認,確有一些黨員干部不在狀態,或精神萎靡不振,或工作不思進取,或思想因循守舊,或履職不敢擔當,求安穩、圖清閑、怕麻煩,能拖的盡量拖,能躲的盡量躲,拖不過、躲不過,才勉強應付、交賬了事。這樣一種狀態,莫說跨越邁大步,就是邁小步都很難。這樣一種狀態,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懸在空中,得不到有力推動和落實。如此看來,對不在狀態的“極少數”,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以免因極少數人不在狀態而影響整個事業的健康發展。
毛澤東同志曾說:“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是指夙夜在公、晝夜兼程的敬業精神,是指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昂揚斗志,是指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責任擔當。須知,睥睨困難,斗志昂揚,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就沒有解不開的結;腳踏實地,務實勤懇,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有了這樣的心態,有了這樣的狀態,就會信念堅定,一往無前。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意識,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形成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為推動我省跨越發展建功立業。
狹路相逢勇者勝,百舸爭流強者贏。任務越艱巨、形勢越復雜、時間越緊迫,就越需要我們保持一股干事創業的激情,保持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只要把這種精神狀態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和全過程,咬定目標,矢志不渝,苦干實干,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