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作風成為習慣
伍 毅
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作風有了明顯改善,呈現出新的氣象。但在個別黨員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作風痼疾。轉變作風,關鍵是要讓好作風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習慣都不是偶然形成的,都是一個長期堅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好習慣能讓人終生受益無窮,而壞習慣則危害無窮。因為習慣大多是后天養成的,只要不斷改變和堅持,再頑固的惡習也會消于無形。將轉作風進行到底,就是用好的習慣練就好的行為,用好的行為塑造優良的作風,最后又把好的作風養成好習慣,讓習慣變成自然。
讓好作風成為習慣,要從“實”入手。要在思想上求實,在行動上務實,在實干中轉變作風,在實踐中服務群眾。加強作風建設,不能滿足于坐而論道,必須結合實際融入實踐。作為黨員干部,要自覺把“實”字當成一面鏡子、一把尺子,經常拿來照一照、量一量,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接地氣、求實情、辦實事上。將求實的思想轉化為務實的行動,把“實”貫穿到養成好習慣的全過程,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并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讓好作風成為習慣,要從“嚴”抓起。堅持從完善制度入手來固化作風建設成果。要從建立制度抓起,從執行制度嚴起,持之以恒。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將自身置于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之下。要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形成好作風、養成好習慣。
讓好作風成為習慣,要在“恒”上下功夫。如果只是在活動中展現良好的作風,活動結束過后又“反彈”,做做表面文章,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加強作風建設,為的是讓優良作風持續長久,難的是鍥而不舍、久成自然。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稍一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同樣,改掉一個壞習慣,如果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刮骨療傷的勇氣,很難徹底鏟除。因此,好習慣要從心里養成,要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決心,持之以恒地踐行優良的好作風。
(作者系遼寧省營口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