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整改不能“自彈自唱”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
“自彈自唱”不如敞開大門。只有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才會聽進“百姓話”主動擔責,聽懂“百姓苦”認真履責,解決“百姓難”扎實盡責。
堅持群眾參與,是中央對專項整治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整治工作取得實效的有力保障。群眾點題我整改、新聞發布會群眾先提問、征求群眾意見不能只有“點贊”,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不少地方和單位主動開門納諫、開門整改,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黨風政風新變化。
但記者調查中也發現,作風整改“自彈自唱”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唯上”,投其所好閉門造車撰寫各種“總結材料”,對群眾呼聲不聞不問;有的自以為是,苦思冥想的整改措施“看上去很美”,群眾并不買賬;有的敷衍塞責,專項整治只挑“軟柿子”捏,對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卻熟視無睹,聽之任之,等等。上述現象,看似熱火朝天、一派繁忙,實則隔靴搔癢、表面應付,背離活動初衷,傷害群眾感情,影響黨的公信力。
作風整改、專項整治,關鍵看實效,看群眾滿意不滿意。如果把功夫只下在紙上,“總結材料”再寫得天花亂墜,也無濟于事,徒惹群眾反感。如果閉目塞聽,以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整改措施再花樣翻新,也往往難以真正觸及到“末梢神經”。如果因為遇到的矛盾較復雜、困難較多而虛與委蛇、推諉扯皮,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不真正面向群眾,活動就會“跑偏”;不下功夫解決實際問題,活動就會止于淺表。少數地方和單位之所以出現作風整改“自彈自唱”的問題,根源還在于群眾觀點樹得不牢,求真務實的作風弘揚得不夠。當前,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出實招、見實效的關鍵階段,越需要持續用勁,越需要強化為民情懷、站穩群眾立場,堅持開門整風,狠抓整改落實,決不能使活動虎頭蛇尾,變成夾生飯,甚至把好事辦砸、實事泡湯。
防止整改“自彈自唱”,就要全程敞開大門,請群眾參與、讓群眾評議、受群眾監督。要態度真誠,把政策規定交給群眾,讓群眾知情,通過情況通報、新聞發布、信息公示等,公開整治項目、措施、過程和結果,全程接受群眾監督評判。要兌現承諾,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帶頭向群眾公開整治情況,對能解決而沒解決的,要抓緊解決;對加把力才能解決的,要創造條件盡快解決;對暫時解決不了的要耐心做好解釋。要通過政務熱線、行風監督、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等方式,及時傾聽群眾呼聲,切實強化整改措施,確保專項整治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自彈自唱”不如敞開大門。只有心里時刻裝著群眾,才會聽進“百姓話”主動擔責,聽懂“百姓苦”認真履責,解決“百姓難”扎實盡責,才不會讓整改方案掛在墻上、停留在口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