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辦實事才能利民
——黨員干部要在“實”字上狠下功夫(三)
四川日報評論理論部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體現在一件件一樁樁或大或小的民生實事里。站在這個高度,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實”是一種為民情懷,必須把辦實事作為造福于民的追求。對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來說,能否深刻領會“多辦實事”與“為民利民”之間的關系,深懷愛民之心,恪盡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對于實現四川和諧穩定以及可持續發展可謂影響深遠。
為人民謀福祉,是共產黨人的畢生追求和價值取向。談到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時,我們腦海中不時浮現出“巨人安泰”的寓言故事。希臘神話中有個巨人叫安泰俄斯,是大地女神蓋亞的兒子。他力大無窮,且只要保持與大地的接觸,就可以從母親那里持續獲取無窮力量,從而不可戰勝。赫拉克勒斯發現了這個秘密,在一次戰斗中,設法將安泰舉到空中,使安泰無法獲取大地母親的力量而將其扼死。人民群眾就是我們黨的大地母親,與之緊密相連就可戰無不勝,而一旦脫離群眾,黨必將失去根基和血脈,也必將失去力量之源。因此,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要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維護群眾利益,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員干部與他們始終血肉相連、魚水相依,只有這樣才能使黨和人民的各項事業立于不敗之地。
為民辦實事要端正出發點。權力來自于“民”,自當為民謀利。黨員干部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把做事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領導干部把“俯首甘為孺子牛”拋在一邊,錯誤地將手中權力異化為為個人及小團體謀取私利的工具。還有一些干部雖然也會做事,但目的卻不是為群眾謀福利,而是為了引起領導的重視,為自己高升鋪路搭橋。因為出發點錯誤,這些干部心中沒有群眾,工作起來必然浮于表面,口號多而實干少,只知就事論事、例行公事,不知換位思考、創新求實;只會開會發文,不敢到矛盾困難多的地方“硬碰硬”。這樣的干部越多,群眾的心離我們就越遠。因此,能否始終牢記“為民利民”這個出發點,將成為我們工作能否贏得民心、取得實效的關鍵。
為民辦實事要找準著力點。辦實事、抓落實絕不是隨心所欲、盲目為之。真正為民辦實事做好事,就要把做事的著力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當前,有一些地方領導干部在抓落實求發展中缺乏統籌規劃,沒有長遠眼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把科學發展觀置之腦后。或不顧群眾感受,違背中央嚴控高消耗、重污染工程項目的禁令,為追求GDP不惜竭澤而漁;或違反土地管理法規亂占耕地,為商業利益而損害群眾利益;或為追求顯績,大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凡此種種都與民心民意背道而馳。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切記,一定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推動科學發展上,放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放在多做利長遠、打基礎的事情上,如此才能真正利國利民。
為民辦實事要踩實落腳點。親民之道,貴在存乎于心,重在踐之于行。只有把做事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才是真正親民愛民。群眾的需求是具體的,為民辦實事不能口惠而實不至,停留在嘴上。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一定要放下身子,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傾聽民聲,體察民情;要從群眾最需、最急、最憂的事情做起,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建設,先“雪中送炭”后“錦上添花”,優先解決條件最差的村、最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要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大力實施十項民生工程,抓好抓實各項民生實事,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以實際行動贏得民心與掌聲。
古人說,“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為民情懷”不能成為沽名釣譽的標簽,而要轉化成實際行動。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把群眾所需所盼、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圖虛名、不爭小利,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于民,讓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