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不為”之風換“不為”之將
四川日報評論員
針對我省少數黨員干部在促發展、穩增長等各項工作中存在的消極不為心態,省委書記王東明日前旗幟鮮明地強調,要“剎‘不為’之風、換‘不為’之將”。這是省委對干部作風、干部形象建設的重要宣示。全省廣大黨員干部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的要求上來,正確處理好“干凈”與“干事”的關系,既要反腐倡廉,清白從政、干凈為官,更要反庸治懶,爭先干事、為官有為,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勤政與廉政都是黨性宗旨的具體體現,是古往今來老百姓贊許“好官”一條不變的標準。對黨員干部而言,“干凈”與“干事”從來不是矛盾和對立的關系,而是統一于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獻、而奮斗的事業中。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呈現出“干部形象為之一變、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局面的同時,極少數黨員干部身上也出現了不可忽視的消極現象。一些干部覺得要求嚴了,監督多了,“為官不易了,當官沒勁了”,于是該做的事也不做了;不去景區不出國了,于是該出差的不出了,該下鄉的不下了;更有甚者,離開宴請吃喝、送禮勾兌,工作就提不起精神了,導致本該推進的項目延誤了、本該完成的計劃擱淺了、本該達到的標準降低了。我們必須認識到,若任由這股“不為”之風長大成勢,就會消解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成果,給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危害。剎“不為”之風、換“不為”之將,就是省委發出的明確信號,黨員干部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絕不能“怕出錯不愿干事、怕麻煩不愿抓事、怕吃虧不愿攬事”。
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在我省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經濟發展和各方面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解決好作為“領路人”的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問題。剎“不為”之風,就是要形成勇往直前、真抓實干的“有為”之風;換“不為”之將,就是要重用苦干實干、實績突出的“有為”之將。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集“干凈”與“干事”于一身,既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凈凈做人;更要敢于盡責、勇于擔當,始終保持那么一股沖勁、拼勁、闖勁。要勤于事業,一門心思干工作,不能優哉游哉、松松垮垮、不在狀態;要勇于進取,倡導主動作為、爭先攀高,反對消極畏難、四平八穩,干工作不能總是推著干、被動應付;要甘于付出,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晝夜兼程、夙夜在公,用超常努力換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
剎“不為”之風、換“不為”之將,關鍵要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使反庸治懶制度化、常態化。要把抓落實、重實干、辦實事、求實效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在全省形成“為官有為”者得升遷、“為官不為”者不過關的良好機制。既要為敢于擔當、勇于改革的干部撐腰,為一心為民、干在實處的干部打氣,樹立鮮明的“有為才有位”的導向;又要對不作為的干部敲響警鐘,對群眾不滿意的干部堅決撤換,使庸官難過“上崗關”、懶官難過“考核關”、太平官難過“群眾關”。用好選人用人的指揮棒,“為官有為”才會蔚然成風。
當前,我省正處于艱苦創業、爬坡過坎的攻堅時期,廣大黨員干部要進一步增強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的思想自覺,增強崇尚實干、大抓落實的責任擔當,沖在一線、下到深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奮力推進“兩個跨越”,不斷開創我省改革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