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再出發
——學習貫徹《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系列評論之一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
從7月1日起,我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第一部專門法規《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作為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總章程,《條例》科學總結了以往的成功經驗,對事業單位普遍適用的人事管理制度作了規定,是做好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據和準則。《條例》的頒布實施,對于規范和加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保障人員合法權益,建設高素質人員隊伍,促進公共服務更好更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進入了法制化新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顯著進展。目前事業單位90%以上工作人員簽訂了聘用合同,崗位設置完成率超過90%,全國已有3000多萬人次參加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初步建立了以聘用制度、崗位管理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訂立、履行、解除、終止,各地做法不統一;獎懲等激勵保障機制不夠健全;人事爭議處理依據不夠明確等。這些問題制約了事業單位的科學發展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壯大。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立足新起點推進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事業單位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要載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度保障。《條例》的頒布實施,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求。要堅持貫徹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同時,要把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適應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創新不同事業單位人員選聘培養、管理使用的理念、方法和機制,為事業單位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立足新起點推進改革,必須突出問題導向。我國現有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3153萬人,涉及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等各領域,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可想而知。貫徹落實《條例》,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必須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敢于擔當的精神。要以制度創新為根本,加強探索,抓緊制定《條例》實施細則和配套制度,各地各部門也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細化政策規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切實履行牽頭抓總、綜合管理、監督檢查職責,著力解決制度執行不嚴格、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堅決遏制“近親繁殖”、“蘿卜招聘”、“因人畫像”、“繞道進人”等,使《條例》真正釋放制度的效力和威力。
立足新起點推進改革,必須堅持協調有序。事業單位行業差異明顯、人員構成多樣,需要準確把握改革的時機、力度和節奏,做到蹄疾步穩、有序推進。要按照不同類別事業單位實行分類指導,探索有針對性的人事管理模式和方法。既要與行業體制改革相配套,又要與黨政干部制度、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相銜接。要把事業單位改革與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健全事業單位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不斷提高事業單位黨建科學化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再出發。行進在改革的新征程上,要以貫徹《條例》為契機,上下同心、務實篤行,攻堅克難、久久為功,將各類人才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上來,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