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黨員要注重分類施教
陳有西
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提高農村黨員的整體素質,必須要從職責、管理、教育等各個方面著手,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不斷把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推上新臺階。
分類施教,努力拓寬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內容。第一,要基本教育與分類教育相結合。基本教育主要是關于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分類教育指的是針對農村黨員文化程度、認識水平和職業需求參差不一的實際,選定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如對新黨員和青年黨員,應著重進行黨的基礎知識、理想信念和優良傳統教育,進一步讓他們從思想上入黨。對中老年黨員,應著重進行新形勢、新政策、新理論教育,使之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第二,要集中教育與分散教育相結合。針對農村各種經營活動相對分散,黨員流動性大,集中黨員開會和學習比較難的實際,把黨員分散到就近黨支部或黨小組參加教育活動,提高教育成效。同時,在堅持每年集中輪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加大農村黨員集訓力度,保證農村黨員能系統地學到更多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第三,要傳統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結合。變“居高臨下”的說教為互教互學,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開展討論、對話、競賽等互動式和開放式教學活動,善于運用廣播、電視等手段和理論講座、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做到寓教于樂,增強黨員教育的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生動性及感染力。
與時俱進,大膽創新農村黨員教育管理。面對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和利益調整,黨員教育管理的觀念必須隨之改變。農村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都必須從“管理就是領導和約束”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新觀念,由過去主要靠行政命令管理黨員,向注重對黨員給予服務、示范、引導方面轉變。第一,要擴大管理覆蓋面,在工作領域上創新。面對日益增多的自由職業者群體,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要進一步與流動黨員加強聯系,完善教育管理體制,可以使其組織關系及時轉接到就近屬地黨組織或有關用人單位黨組織,也可以通過聯合、上掛、區域統籌等多種形式組建黨支部加以管理。第二,改進管理方式方法,在活動載體上創新。進一步拓展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渠道,可實行黨組織設置定位管理、黨員教育定期管理、流動黨員定人管理、作用發揮定量管理等“四定管理法”。根據黨員年齡結構、文化程度的不同和職業、住所的改變,注意理順關系,搞好分類管理。進一步運用黨員奉獻崗、黨組織和黨員公開承諾、爭創十佳黨組織、爭做黨員科技致富戶等活動載體,寓管理于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在各類載體中找到各自發揮作用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