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權不自在 人生方自在
——固化“為官不易”成果系列評論之二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
《明史·雜俎》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問群臣:天下什么人最快活?大臣們眾說紛紜,有說功成名就者、有說高官厚祿者、有說富甲天下者,他皆不以為然。有個叫萬綱的大臣說: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聽后點頭稱是。心有所畏,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樣的人生方可坦蕩快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鐵腕懲貪腐、重拳掃“四風”,鐵規迭出、禁令生威,對干部的管理越來越嚴。一些干部感嘆,當官越來越不自在了,用權行事總感覺頭上懸著一把劍,身邊多了一雙眼,伸手就怕碰到高壓線。現實生活中,一餐飯受處分、一頓酒挪位子、公車私用丟帽子的案例也不鮮見。面對“為官不易”成為常態的現實,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還是主動適應、加壓奮進?對每個黨員干部來說,都是一道需要認真回答的人生考題。
不正之風就像“溫水煮青蛙”,深浸其中渾然不覺,久而久之就難免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亞健康”惡化成“重癥病”。一些干部的腐化墮落,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先是思想上松了個小口子,常在吃吃喝喝的“河邊走”,又在“意思意思”中“濕了鞋”,接著來者不拒“洗個腳”,最后干脆伸手索要“沖個澡”,一步一步陷入不可救藥的深淵。許多出問題的干部反省說,如果有人早點提個醒,就可能迷途知返、懸崖勒馬。只可惜,悔之晚矣。現在,中央出臺規章制度,給干部行為立規矩、定底線、劃雷區,就是要讓干部珍惜一身白袍,守住從政底線。從這個意義上說,鐵規禁令何嘗不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從嚴管理又何嘗不是對干部的關心愛護。
“涇溪石險入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蓖硖圃娙硕跑鼹Q的這首詩告誡人們,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不會翻船出事。持劍者易傷,持傘者易濕。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手中有了權力,聲色犬馬就可能紛至沓來,酒色財氣就可能輪番上陣,稍有不慎便會落入轂中、滑向深淵。權力只有被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用權為公,干部才能干干凈凈地為人民謀福祉。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做人講規矩、行事有尺度、用權守法紀。怕違紀違規,用權就會多些謹慎、少些僥幸;怕失職瀆職,干事就會多些擔當、少些慵懶。
事實上,改進作風釋放的強大正能量,已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匪淺。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八項規定讓領導干部從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招待和飯局減半,在家時間平均增加30分鐘。有干部感慨,“八項規定救了我半條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有干部感嘆,“八項規定是干部的時間福利”;有干部坦言,“送禮的人少了,拒禮更理直氣壯了,少了許多貪腐風險。”鐵規禁令看似給干部戴上了“緊箍咒”,用權行事多了許多“不自在”,實則是給干部帶上了“護身符”,讓干部干凈干事、清白做人。
“當官不自在,自在莫為官?!碑敻刹烤捅仨毟冻龈嘈羷冢邮芨鼑栏竦募s束?!安蛔栽凇北臼歉刹康囊环N常態。隨著作風建設的不斷深入,干部面臨的約束只會越來越多,受到的監督只會越來越嚴,從政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與其沉浸在懷念過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好日子”中自哀自嘆,不如認清形勢、轉變“官”念,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督下用權,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群眾,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這樣,失去的是自在用權的不當利益,收獲的卻是心地安然、坦蕩亮堂的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