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官氣”從細節入手
林志干
生活中,一個干部是不是具有“官油氣”,表現在其一言一行中。干部如果在服務對象面前背手說話,用手指著講話,不僅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和平等意識,還暴露出了無視一切,“老子天下第一”的權力心態,從根本上講,這是官本位之下的權力傲慢與偏見的表現,是一種令人詬病的“官氣”現象。
官氣從何而來?往深處說,官氣就是某種自以為是的等級差別。在對上負責異化為“唯上”后,就難免低頭哈腰,唯唯諾諾。而對下,有的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侵蝕至深,不知道當官“為了誰”,就會流露出對群眾的不屑一顧。
如何去官氣?簡單來說,就是善小而為之,惡小而不為。注重從細節要求,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去要求。近期,四川彭山縣公開“十個不準”治理“官氣”病。對此,有人說此舉小題大做,也有人懷疑其有流于形式之嫌。此舉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但出發點卻值得肯定。能夠從干部言行的細節入手,強化其職業作風與操作,本身就是一項進步,作為加強干部自身建設的功能性補充,其理念值得提倡。
不只是官氣,百姓痛恨的更是一些干部官僚主義嚴重、遇事拖拉推諉,不為百姓真正解決問題,反倒趁機揩油的行為。只有從思想上把群眾放在首位,貼近群眾,融入群眾,才能更好地祛除官氣,讓服務群眾、解決問題見實效。此外,還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真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法治的、民主的“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