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萬家事 才能解萬家難
王 強
一些領導“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干工作做決策容易脫離實際。
一些領導干部,出入有車,事務又忙,在哪里可以聽到民聲?
有一次我乘公交車上班,路上的見聞讓我感慨。有乘客認出了我的身份,立即圍上來。有乘客抱怨公交站站點太少,等車時間長,應該增加班次和候車點。有乘客說,他到市信訪中心反映2006年家中拆遷的事,到現在還沒有解決……
一位60歲左右乘客的話讓我印象最深刻。他說,鎮村干部聽萬家事,才能解萬家難。一些鄰里糾紛由小到大,直至釀成大事甚至發生命案,教訓慘痛。如果我們基層干部能夠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就不至于出現這些不和諧不穩定的情況。
這是我乘公務車和坐在辦公室里聽不到的社情民意。由此我想,現在一些領導“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聽不到群眾的真實呼聲,看不見真切的民情,干工作做決策也往往容易脫離實際,甚至滿足于高高在上打官腔,行的是官風,離群眾很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求我們能到群眾中去,聽取群眾的心聲、改進干部的作風、解決群眾的難題。
執政為民,要求我們不能坐在辦公室里臆想老百姓需要什么,而是要真正沉下去,到老百姓中間,心貼心、面對面地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坐公交車之所以能夠聽到民聲,是因為真正地走到群眾中去,中間沒有阻礙,群眾的心聲沒有失真。當然,坐公交車只是聯系群眾的一種方式,還應該有諸如“車間之行”“菜市場之行”“田間地頭之行” 等與群眾面對面交流的形式。
(江蘇邳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