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公務員正面形象
在我國公務員隊伍中,基層公務員占絕大多數,基層公務員隊伍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聲譽和形象。基層公務員直接面對社會和老百姓,樹立他們良好正面形象,對引領和純正社會風氣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期話題討論圍繞如何樹立基層公務員正面形象展開,敬請關注。
剛柔并濟樹好公務員形象
基層公務員作為政策的執行者,在具體工作中切實做到剛柔相濟,方能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公務員形象。
所謂剛,就是要始終堅持原則不動搖,從嚴履行程序不變通。一方面要堅守清廉本色。正所謂“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廉”,牢記自己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職責,堅持從細節入手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穩得住心神,抵得住誘惑。另一方面要敢于動真碰硬。履職盡責“不唯上”,凡事不計個人得失,大是大非面前不做“墻頭草”和“應聲蟲”,涉及到原則立場問題,事情再小也不能消極退讓。
所謂柔,就是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不“照葫蘆畫瓢”搞“一刀切”,回應群眾訴求不拿一些所謂規定作“擋箭牌”,借政策之名行推諉扯皮之實。在堅持原則規定的前提下,以群眾利益為目標,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立足本地實際情況,充分聽取民意,深挖問題根源,研究制定詳盡具體的方案措施。面對老百姓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決不能耍嘴皮子找借口。只要群眾有訴求愿望,不管事情大小,不論權責范圍,都要用心和他們交流,真心替他們考慮,誠心為他們“跑腿”,竭盡所能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此方能贏得群眾“口碑”。
“望聞問切”做群眾貼心人
“望”,是基層公務員要切實深入基層,多貼近群眾,到群眾中去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并以群眾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的工作,調整工作方法,有針對性地處理問題。
“聞”,是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多聽取基層的聲音。一是聽疾苦,知需求。社會日新月異,老百姓的需求也日益在變化,多聽能讓服務跟得上需求轉變的腳步。二是聽多面,知大局。要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知道工作做得到底好不好,到底全不全。三是聽批評,知得失。老百姓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他們最有權利評價我們工作的對與錯,聽得多能少走彎路,從而更好地提供對應的服務。
“問”,是基層公務員在工作中,要多主動詢問群眾,廣泛征求意見。利用新時期的網絡工具,暢通交流渠道,認真聽取群眾對我們工作的意見與建議,把群眾的滿意作為基層公務員工作的重要依據。
“切”,是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深切地體會百姓的疾苦,把握群眾的感受和想法,真正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樹“正”必先消“負”
公務員形象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權威。正面公務員形象的樹立固然非常重要,然而,若不首先剔除“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負面形象的影響,則極易使個別負面形象這顆“老鼠屎”攪壞我們精心調制的正面形象這鍋鮮美的“湯”。因此,欲樹“正”就要先減“負”,只有逐漸消除“負”的缺陷,公務員的正面形象才有機會得以樹立。
消“負”,首消“服務態度不端正”。公務員要牢記公仆角色、學會換位思考,樹立以待民和善為榮的觀念。各級部門也應在健全公務員考核群眾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通過樹立親民、敬民典型等方式,引導大家學習先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消“負”,其次當消“權力使用不規范”。長期以來,不按程序辦事、濫用職權等少數公務員的行為深受群眾詬病。解決這一問題,法制是保障,監督是關鍵。除完善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務員行為約束機制外,各級政府更應加大政務公開推進力度,讓權力滋生的霉菌在陽光暴曬下消亡。
消“負”,最后還要消滅“責任履行不到位”。現如今,部分公務員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不作為,以及個別公務員“能不適其責”的無力作為是導致公務員負面形象的另一重要因素。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加強公務的督察督辦并建立公務員工作定期匯報通報制度加以改進。對于后者,則應加強公務員培訓,并引進公務員崗位競爭制度,確保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訓練有素、能夠勝任本職。
既要“巧”說 更要“實”干
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就是和群眾“零距離”接觸,公務員說了哪些話,干了哪些事,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面對群眾,基層公務員不光要會“巧”說還需“實”干。
“巧”說就是能說群眾語言。有些公務員本來出發點是好,但和群眾說話“干巴巴”的,這樣就很難得到群眾理解,更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巧說”不是“唱高調”,更不是花言巧語,而是用心和群眾說話,說心里話,不說空話、套話。在工作中要懂群眾心理、懂群眾語言、懂溝通技巧,善于用群眾語言和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做群眾工作。
“實”干就是實實在在為群眾服務。工作好不好,群眾心中有把秤。政策本來是好的,也深受群眾歡迎,但有些公務員貫徹起來“蜻蜓點水”,工作未能落到實處,導致群眾對公務員不認可、不支持。可見,在工作中要扎扎實實,“丁是丁,卯是卯”,不擺花架子,方能做好群眾工作。從群眾關心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每一位來辦事的群眾,確保工作零差錯,爭取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到實處,讓群眾感到溫暖,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虛捧,不貶損,形象才真
公務員群體的形象是由個體形象組成,每位公務員的形象要靠自己,但媒體傳播的影響也不可低估。因為形象不僅是一個主觀感覺,還是一個客觀評價。媒體傳播給公眾的信息至少在一定時間限度內決定著形象的定格。做到不虛捧,不貶損,形象才真。只有以真為前提,形象才能正起來。
堅持正面宣傳,學有榜樣樹形象。在樹立基層公務員正面形象方面,媒體應該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通過典型引路,讓公務員近有可比,遠有可學。
堅持正確批評,加壓倒逼樹形象。樹立基層公務員的正面形象,也離不開媒體的批評監督,加壓倒逼。在公職人員中,不正之風還很普遍,“四風”表現仍然嚴重。這就需要媒體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對不良現象進行及時的揭露批評,保持高壓態勢,推動立行立改。
堅持整體真實,不偏不歪樹形象。經常有媒體人把個別事例作過度解讀,采用局部真實代替整體真實的手法,損害公務員的形象。媒體報道要把握局部真實與整體真實的關系,不搞“以點帶面”式的宣傳誤導,防止將公務員污名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