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夏寶龍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歷史背景、現實根據和科學內涵,深刻回答了實現這一總目標必須解決好的制度模式選擇、價值體系建設等重大問題,視野廣闊、思想深邃,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展示了我們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決心,表明我們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的高度。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始終保持政治定力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這是對保持政治定力的明確要求,對我們正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和方向性問題具有“固根”“壯膽”“明目”的作用。在事關全局、事關原則、事關方向的重大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有政治定力,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保持政治定力,具體來說要切實做到“四個一”:堅持一個核心,就是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鞏固黨領導的國家政權;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劃清一個界限,就是堅決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條底線,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建設,堅決反對任何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性質的圖謀,旗幟鮮明地與西方“憲政”等思潮作斗爭,始終做到改革不改方向、變革不變顏色,防止墮入“西化分化”的陷阱;做好一個準備,就是立足于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深刻認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做好打長期攻堅戰的準備。
不斷推進科學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現在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最緊要的任務是發展,發展始終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科學發展能力,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與全國相比,浙江經濟發展較早地遇到“成長中的煩惱”。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就明確提出,要注重在化解“成長中的煩惱”中追求科學發展,正確處理“兩只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兩只手”(市場看不見的手和政府看得見的手)、“兩種人”(農民和市民)、“兩座山”(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系,促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隨著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經歷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新沖擊,更深刻地感受到發展戰略機遇期內涵變化帶來的新挑戰,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群眾對發展質量和發展成果的新期待,從而更加堅定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
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要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個核心問題,扎實做好經濟體制改革各項工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以建立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政府服務網等“三單一網”改革為重點,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規范行政權力,促進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發揮各自優勢、做到相輔相成,努力打造最活市場主體、最快審批速度、最佳投資平臺、最好發展氛圍,使浙江成為全國綜合投資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更大程度發揮浙江民間資金充裕、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浙商群體龐大的優勢,更大力度激發浙江經濟發展活力。打好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等“五水共治”為突破口的轉型升級組合拳,統籌推進浙商回歸、擴大有效投資、淘汰落后產能、“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等各項工作,以環境、能耗等指標作為硬約束倒逼經濟轉型升級,以短期陣痛換取長遠綠色發展,追求沒有水分、沒有后遺癥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確保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
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這明確指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們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充分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建設法治浙江是近幾屆浙江省委始終堅持、一以貫之的重要工作舉措。我們要深刻理解法治浙江建設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在保證法制統一的原則下,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提高浙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更多經驗和有益借鑒。認真總結8年來法治浙江建設的實踐經驗,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真正信仰法治、堅守法治,進一步健全法治浙江建設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執政,運用法治思維,嚴格以法制權,緊緊圍繞改革抓法治、圍繞發展抓法治、圍繞和諧抓法治、圍繞民生抓法治,著力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普法不夠、立法不全等問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積極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有效發揮法治在平衡、調整、規范各種社會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法治浙江建設保障發展、造福群眾。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全社會法治化水平。
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同志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我們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不斷增強社會凝聚力。
近年來,浙江高度重視文化強省建設,牢固樹立“傳播正能量、建設軟實力”的理念,切實加強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大力倡導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凝聚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下一步,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整合社會思潮,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變中謀共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向心力。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繼續加強“最美浙江人”品牌打造,建立健全“培育最美、褒獎最美、關愛最美”的社會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學習、宣傳、爭做“最美浙江人”的良好社會風尚。面對詆毀正能量、干擾主旋律的噪音、雜音,面對錯誤文化思潮的滲透,要當戰士不當紳士,不斷提升輿論引導水平,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面對一些群眾認識上的偏差和盲目跟風,該發聲時就主動發聲,該回應時就馬上回應,切實防止善良的人們被別有用心的人所迷惑和利用,不斷凝聚廣大人民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能量。
切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有獨特優勢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同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氣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落實到省域,應當結合省情、社情、民情,切實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我們要積極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努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發展的水平。
平安浙江建設是浙江創新社會治理、落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平臺。我們要自覺把平安浙江建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謀劃,放到“五位一體”總布局中來推進,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平安建設就提升到哪個水平;適時調整平安考核的內容,做到影響平安的問題出現在哪里,平安建設就延伸到哪里。堅持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有效體制機制,正確處理好維穩與維權、活力與秩序、民主與法治的關系,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以持續改善民生為重點,統籌抓好社會事業發展、社會治理創新和社會和諧穩定等各項工作,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充分運用好“楓橋經驗”,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機制,進一步把精力向基層集中、力量向基層加強、政策向基層傾斜,切實加強基層、打牢基礎、固本強基,形成社會治理合力。積極創新基層民主自治的方式方法,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把一些群眾自己能辦的事交給群眾,把一些社會組織能辦的事交給社會組織,降低社會管理和服務成本,減少社會管理中可能出現的摩擦。積極創新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切實解決信訪難題,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確保社會大局平安和諧。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規范執法、司法權力運行制度機制,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落實國家司法體制改革各項舉措,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研究出臺實施防范冤假錯案發生的工作制度,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努力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作者為中共浙江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