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
崔平寧
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要讓每一個干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這些諄諄之言語重心長,廣大黨員干部應銘記在心,常常反省,自警自勵。
心存敬畏,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是因為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應畏懼有負人民重托,畏懼越界、越軌之后受到黨紀國法懲處。深懷敬畏之心,就是要做到敬畏群眾、敬畏法紀、敬畏責任。
對群眾心存敬畏,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多干為民謀利、為民造福之事。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什么事情都辦不成。一位領導同志曾講過,“群眾最可敬”,“群眾最可畏”。說“群眾最可敬”,是說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說“群眾最可畏”,是說他們的力量是無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敬畏群眾,就應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善于從群眾的呼聲甚至罵聲、怨聲中聽出群眾之所盼、所急、所需,做到對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零懈怠、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情零容忍。
對法紀心存敬畏,就是要維護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的權威,堅持依法依紀辦事、廉潔從政。黨紀國法是每個黨員干部的行為底線。貪廉只在一念之間。對法紀稍有輕怠,就可能一步步走向腐化墮落。倪發科2008年擔任安徽省副省長后,分管國土資源工作,未經組織同意,就擔任了省珠寶協會名譽會長,接觸上了玉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些個體老板投其所好,最終他被玉石、字畫等“雅賄”所擊潰,被熏心物欲所擒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應緊繃遵守法紀這根弦,不凌駕于法紀之上,不謀求法紀之外的任何特權和利益,時時處處用法紀規范行為。
對責任心存敬畏,就是要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責任體現的是一種事業追求和思想境界,反映的是一種勤懇態度和精神風貌。一個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敬畏責任之心,甚至忘記自己的責任,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只想享受權力,不愿負責,就會墮落為庸官、懶官甚至貪官。面對責任,領導干部要有泰山壓頂之感,忠于職守、勤勉盡責,既對上負責、也對下負責,既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既對今天負責、也對將來負責。黨員干部的崗位雖有不同,所負責任也有大小之別,但只要在崗一分鐘,就應敬業六十秒。對黨的事業和人民的重托,任何時候都要懷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以只爭朝夕的干勁恪盡職守,踏踏實實干事、兢兢業業工作。
在強化黨員干部敬畏意識的同時,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只有對腐敗行為“動真格”,才能打破一些人的僥幸心理,有效震懾腐敗。在黨紀國法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也沒有特殊黨員,只要“越線”,發現一起就要嚴肅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只有心存敬畏,才會知道什么是“高壓線”,遵循規矩、守住底線。只有不存僥幸,才能從容生活、坦然做事,以健康的心態做好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奉獻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