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要提高新媒體素養和能力
蔣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現代國家治理中,媒介起著重要作用。提高媒介素養和治理能力,也就成了領導干部提高執政能力的必備功課。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媒介素養和治理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媒介知識的了解和對媒介規律的把握,以及運用媒介積極影響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在互聯網媒體迅速發展、影響力日趨擴大的背景下,由于互聯網媒體和傳統媒體在傳播規律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互聯網媒體所反映的輿情更加復雜,這就對領導干部提高媒體素養和能力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重視新媒體轉變傳統認識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確實,在新媒體時代,社會輿論環境已發生了明顯變化,各種輿論可以借助網絡、手機等現代傳播媒介大范圍迅速傳遞,大大強化傳播效果。公共輿論作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已經走上前臺,其能量與作用有可能對黨委、政府的決策和相關措施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為公眾人物的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隨時都可能被置于聚光燈下,面對媒體的追問、質疑,接受公共輿論的考問。因而,領導干部必須提高新媒體素養,對網絡輿論的聚合與放大效應要有充分認知。
領導干部首先要認識到新媒體已經成為主流媒體。互聯網媒體的主流化,可以從多個方面得到證明。第一,受眾群體巨大。到2013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高達6億,其中超過8成手機上網。微博、微信等借助移動互聯網等載體,受眾人數動輒高達數十萬、上百萬,是其他單個傳統媒體難以匹敵的。第二,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興媒體,黨和國家領導人強調抓好新興媒體的管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對抓好新興媒體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三,新興媒體的行業認同和職業認同得到強化,我國傳統媒體已紛紛觸“網”,作為主流化的重要標志,網絡新聞已經納入中國新聞獎評選。新興媒體的主流化,無疑是以其影響力的日益強大為后盾的。領導干部認識到這個趨勢,才能更為自覺地增強對新興媒體重要性的認識,自覺地提高新媒體素養和能力。
領導干部還必須轉變對媒體定位的認識。隨著新興媒體,尤其是微博、微信的興起,媒體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已漸漸改變,日漸成為思想的有力影響者。但一些領導干部對媒體定位的認識還是原封不動,對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和巨大的傳播效果不夠了解,缺乏應對和傳播技巧;有的領導干部一知半解,甚至患上了“網絡恐懼癥”,對網絡敬而遠之。這種狀況,對利用新媒體塑造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自然會缺乏自覺性,對危機事件不能積極處置,從而處于被動地位。領導干部應清醒地認識到,網絡輿情不是“敵情”,相反,它是社會的預警器,是公眾參政議政的平臺。盡管網絡上的雜音、噪音、虛假的信息并不少見,但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傳播的利弊,既不能盲目排斥,也不能無所作為。要樹立網絡敢管能管的理念,積極興利除弊。一方面要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健全網絡違法犯罪防范和懲處機制和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隊伍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壯大網上主流輿論,對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善用新媒體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黨和國家主管的各種媒體兼具宣傳工具與傳播工具的雙重屬性。領導干部提高新媒體素養和能力,除了對新媒體要有正確的認識,還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影響力強大、傳播及時等優勢,把握導向,讓主流輿論得到順暢的傳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有效的張揚。同時,要善于運用新媒體提升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領導干部要善用新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媒體的一個重要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就是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導干部把握這一點,就會自覺地用這一要求作為標準來建設和運用新媒體。新媒體的發展和運用,要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新媒體成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領導干部要善用新媒體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對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識和激發奮斗熱情有著重要作用,是媒體宣傳的重要內容。領導干部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宣傳大政方針,把黨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傳播到干部群眾中去,起到統一思想和鼓舞人心的作用。還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宣傳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的工作成績,體現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領導干部要善用新媒體提供高效率的網絡政務服務。能夠高效提供在線政務服務,是新興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的比較優勢。領導干部運用新興媒體,不但可以用于宣傳工作,也可以用于服務工作。事實上,很多由政府部門建設的新興媒體,就既有信息發布功能、工作宣傳功能,也有政務服務功能,三者是統一于一體的。互聯網媒體提供政務服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群眾,大大提高效率,節約紙張和辦公費用等,是值得提倡的公共服務方式。
領導干部要善用新媒體踐行群眾路線。領導干部提高新媒介素養,能夠更好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具有及時性、海量性、互動性等特征,在聯系群眾方面也就具有了獨特的優勢。運用新媒體,可以隨時發布群眾關心的信息,和受眾實現良好互動,聽取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意見反饋。實踐證明,一些領導干部開通個人微博、微信,不但增進了與群眾之間的感情,也直接促進了工作的開展。
把握主動權提高輿情危機處理能力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人類社會正進入風險多發期。而我國處于轉型期的特點,更導致社會管理風險的加大。尤其是,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中心的新媒體在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使信息交流更為順暢的同時,也為社會風險的擴散提供了條件。網絡等新興媒體的特點,決定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重大事件,無論是公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還是各種政治觀點和社會思潮,無論是公眾對重要部署、重大決策、突發事件的思想反映,還是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輿論動向,處理或應對過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輿情熱點,甚或引發“輿情危機”。新興媒體由于技術的革新而被賦予的特殊性能,對危機傳播具有重大影響,這就對領導干部的危機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升領導干部的新媒體素養和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輿情危機應對能力,及時化解危機事件。領導干部在新媒體輿情危機管理中,需要系統地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全面準確掌握信息。一旦輿情危機事件發生,最好的平息辦法是第一時間發布真實信息,讓公眾了解真相。在輿情危機事件中,由于網絡傳播的便利,信息量不僅很大,而且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因此發布真實信息的前提是全面真實地掌握信息。由于引發輿情危機的事件常常牽涉到多個利益群體,因此信息收集中應注意廣開渠道,盡量收集不同部門傳輸的信息,同時不忽視非政府部門的信息,并盡可能由專家團隊對信息進行梳理甄別,確保信息的全面真實。
迅速及時公布真相。經驗表明,對重大突發性事件的信息發布往往越早、越主動越好,第一時間公開、準確地發布權威信息,才能有效避免猜忌、傳言和謠言占領輿情高地。尤其在新媒體非常發達,自媒體非常繁榮的媒介生態環境中,靠“堵”和“捂”往往適得其反,可能引發更大的輿情危機,導致更大的社會危機事件。這方面正反的例子都有很多。領導干部不能抱著傳統媒體時代的觀念,認為一個通知、一個電話就能輕易化解危機信息傳播。必須認識到,只有用真實的信息去占領網絡空間,虛假信息和謠言才會沒有市場。
謹慎作出事件結論。應對輿情危機,專家和實踐人士都一致認同要“快講事實,慎講原因”。慎講原因,就是對事件的結論要慎重。一方面,是因為事件結論至關重要,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另一方面,輿情事件往往比較復雜,短時間內未必能查找到真實的原因。突發性事件原因的調查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面對公眾關于原因的質疑,信息發布者若以“原因我們正在調查,一有結果將會及時向媒體通報向社會公布”來回應公眾,一般來講,能夠得到諒解與認可。當然,“慎講”不是不講,更不能作為托辭,一旦查實后應當及時公布,以此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積極推動問題解決。輿情危機事件的背后,是危機事件本身。只有解決了引起公眾不滿的事件本身,輿情危機的源頭才算消除,否則就是治標不治本。領導干部尤其要認識到這一點,通過輿情危機事件,不僅要反思我們的輿情應對工作,也應當反思我們的工作本身,并努力改進群眾不滿意的方面,如此才能最終消除輿情危機的根源,才能維護好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省直機關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