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六論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
生態發展,關系國家整體發展;生態環境,關乎群眾切身利益。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必須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我省生態資源豐富,生態地位突出,關系到國家生態安全。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加快建設美麗四川,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站在全局和長遠的高度,樹立生態發展、生態安全的理念,把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結合起來,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統籌當前和長遠,標本兼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優劣,影響到子孫后代的生存空間,影響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統一思想認識,絕不能以破壞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增長。要抱定對人的健康和生命負責的態度,對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轉變發展觀念,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凈土、綠水青山。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中央明確提出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舉措,比如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控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這些都是我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和落實改革新辦法新舉措,努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特別是我省一些生態基礎較好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形成示范效應,盡力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省先后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強烈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考驗,在抗災救災機制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要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建立健全科學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我省防災減災體系。
往小處說,生態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源、周遭的環境;往大處說,生態就是大自然的循環系統,就是我們的家園與生存空間。立足新的起點,建設美麗四川,是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