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文建明足跡爭做好干部
1月25日傍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營山縣委常委、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因病醫治無效去世;26日下午,400多名干部群眾冒雨為他們心目中的好書記送行。(1月27日《四川日報》)
縱觀文建明一生,“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新時期好干部的時代內涵在他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他信念堅定,扎根農村33年無怨無悔。1981年,文建明從南充農學院畢業回到農村,一干就是33年,先后在8個鄉鎮做過近20年黨政“一把手”。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人生追求,優秀、卓越的文建明是無法做到33年如一日的呆在農村,每天與農民打交道,為老百姓的生計幸福奔波勞累。
他為民服務、勤政務實,身患重病堅持工作。診斷為肝癌后,文建明毅然堅持一邊接受手術治療,一邊戰斗在工作第一線。組織關心他、建議他離開第一線,便于更好地療養身體、恢復健康,可他以黨的事業為重,繼續在農村干事創業,心系群眾,無私奉獻,取得了群眾認可的成績。被稱贊為“營山焦裕祿”。
他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群眾親切地稱為“治亂書記”、“愛民書記”。“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工作方法。”這是文建明的口頭禪。2003年,文建明調城南鎮,積極推行村財鎮管、集中辦公、下訪尋問題等機制,把一個問題較多的“城爛鎮”變成了明白鎮、致富鎮、債務歸零鎮。他提煉出“三制三定三教育”和“兩下兩集中”工作法,被中組部命名為“文建明工作法”,在全國鄉鎮推廣。
也許,文建明與大量的普通基層干部一樣,樸實無華,默默無聞,并不高大偉岸,但其33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奉獻,一心為民的忠誠與果敢,鑄就了他的偉大與光輝。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有一些領導干部,缺乏的就是堅守、堅持、堅韌,缺少的就是用心、用情、用智。面對利益的誘惑,丟失信仰;面對群眾的疾苦,不敢為民;面對工作的困難,不能擔當。
無論是文建明走過的人生道路,還是“文建明工作法”,都是一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是新時期黨的基層干部的楷模,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的典范。
我們要學習文建明,就是學習他對黨、對人民群眾無限熱愛;學習他干事創業的拼搏精神;學習他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做人民群眾貼心人的群眾觀念;學習他對事業的追求,正確對待名利得失,弘揚優良作風的先進品格。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文建明的離去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深思、激勵與奮斗,在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上,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奮進。
(作者:天府農家,來源:2014-1-28四川在線-天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