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相關要求,近年來,威遠縣結合實際,持續鞏固和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按照“學校+基地”黨員集中教育思路,著力打造政治課堂、紅色課堂、群眾課堂“三個課堂”。
一是抓實“政治課堂”,堅定理想信念。威遠縣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引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政治理論學習的延續性,培訓內容的科學性,補足精神之鈣,切實把廣大黨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健全體制機制,明確各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落實“一崗雙責”,基層黨組織書記具體抓黨員教育培訓保障,細化各級黨組織抓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職責要求,依托各鎮打造14個基層黨校,各村(社區)成立“微黨校”200余個,集中開展政治理論學習。依托“威遠組工”新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時事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引導廣大黨員“線上自學”,目前已發布100余期;從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村(社區)干部、黨校等精選24名教師,從事政治課堂教育教學,重點打造《錘煉政治品格做忠誠干凈擔當的表率》《強化政治意識,做好時代擔當》等課題10余個。
二是用好“紅色資源”,搭建“紅色課堂”。威遠縣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走入群眾中開展系統化、生動化、特色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載體,擴展受眾范圍。創新精品紅色課程,依托羅世文紀念館、紅村等威遠本地紅色資源,推行“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線上”組織廣大黨員收看黨史講座、紅色電影,通過“百年黨史天天學”打卡學習,進一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線下”組建專題宣講隊伍,分群體、分階段、分層次在紅色教育基地“面對面”“鍵對鍵”開展宣講,錄制“紅色微黨課”5部,設計打造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的“黨史教材”。深入挖掘整合紅色革命人物,開辟新的教學陣地,積極探索以羅世文、張滌癡等革命英烈為核心的紅色品牌,讓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成為開展黨員教育的“活教材”。通過聆聽一次紅色故事、接受一次黨史教育、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交流一次心得體會等方式,創新“現場教學+情景再現+體驗互動”紅色教育新模式,突破黨史教育時空限制,實現“零距離”教學,推動黨員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三是豐富教育內容,推進“群眾課堂”。針對部分黨員法律知識、技能技術、基層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威遠縣豐富黨員教育內容,推進“群眾課堂”。以“課堂+案例”的模式,從司法系統聘請3位教師,主講憲法、習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選舉法等內容,打造精品課程5個;以“課堂+基地+實踐”的模式,依托農村家庭能人培養,返鄉創業示范園等,開展生產種植、禽畜養殖、手藝編織加工、旅游服務、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技能技術培訓100余場,增強黨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致富帶富能力。以“以教促學”的模式,依托“課堂+志愿服務”“課堂+鄉賢評選”等活動,邀請鄉賢、好媳婦、好公婆、優秀志愿者“上講臺”等開展文明新風與家庭美德、道德文化宣講、文明實踐等內容為廣大黨員開展培訓。(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