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順慶區深入實施“基層治理改革創新年行動”,始終堅持聚焦中心大局、直面問題矛盾,全力以赴抓改革、抓創新、抓賦能,加快構建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順慶區被確定為全省城市基層治理示范區。
一、圍繞中心大局抓改革,進一步優化治理體系
(一)改掉了“小、多、亂”,重塑了治理版圖。針對行政村規模小、村民小組數量多、社區治理邊界亂等問題,統籌推進了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村民小組調整優化改革、社區建制調整和社區治理優化等三項重點任務,順向調減建制村123個、減幅53.2%,為鄉村振興奠定整體布局、連片打造、抱團發展基礎;大幅縮減村民小組1219個、減幅60%,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服務效能;優化明晰40個社區治理邊界,消除了城市治理“空白點”“重疊區”,重塑了城鄉基層治理版圖。
(二)改掉了“軟、弱、散”,激活了治理隊伍。針對村(社區)班子軟、干部弱的問題,統籌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計劃、退役軍人進班子計劃、大學生跟蹤培養計劃,全區1316名村(社區)干部平均年齡下降5歲、學歷普遍高中以上,192名書記中優秀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達99名。針對社區治理難度大、力量弱、干部管理松散問題,探索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體系,率先出臺《村(社區)干部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和《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考核辦法(試行)》,鼓勵支持5人考錄為公務員,31人考取社工師,22名社區專職工作者成長為社區常職干部,通過嚴管厚愛進一步激發了村(社區)干部隊伍精氣神。
(三)改掉了“條塊化、碎片化、本位化”,優化了治理機制。針對管理條塊化、服務碎片化、網格本位化等問題,深入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將100余名交警、500余名城管、3000余名環衛等職能編制全面下沉,將民政、人社、醫保等31項服務事項全部入駐社區服務站,將黨小組、居民小組、綜治網格整合為“多網合一”的社區網格800余個,有效破解了困擾城市基層治理“頑疾”。
二、圍繞智慧融入抓創新,進一步豐富治理載體
(一)“云上紀實+網上報到+線上延伸”,實現智慧黨建。依托“中國社區·智慧順慶”應用平臺實現“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在線記錄、云端分析、督促預警,有效破解組織生活不嚴的問題,在新一輪區委巡察中,此類問題較上一輪巡察下降27%。依托“中國社區·智慧順慶”應用平臺構建“雙報到地圖”,實現黨員、黨組織報到一目了然,社區開展活動一鍵呼叫,有效破解“兩個作用”發揮不強的問題,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精準高效下沉一線,筑牢了“紅色防疫墻”。依托“中國社區·智慧順慶”應用平臺智能篩查“隱形黨員”,線上派出黨建指導員,有效破解“兩個覆蓋”不廣的問題,實現了新成立“兩新”組織黨建動態覆蓋。
(二)“指尖政務+線上辦公+呼叫服務”,實現智慧服務。“指尖政務”更便捷,將街道、社區的政務服務事項全部整合進“中國社區·智慧順慶”應用平臺,實現31項社區事項線上線下聯動查閱、咨詢、辦理。“線上辦公”更規范,實行區、街道、社區三級線上管理,做到工作分類交辦、督辦、催辦、結果反饋和量化考核,實現日常工作及時安排、通知公告秒達基層。城市服務更智能,匯集整合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生活繳費、教育信息、招聘就業等便民應用35個,實現生活服務“一鍵呼叫”。
(三)“預警提示+閉環運行+結果展示”,實現智慧管理。“預警提示”對治庸懶散浮拖,及時糾錯預警辦理不及時、操作不規范、資料不完善等情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啟動以來,對6個未及時回復“我要吐槽”內容的社區進行了預警提醒,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閉環管理”確保事事有回音,對政務大廳審批辦理事項,采取“居民申請—社區受理—反饋結果—居民評價”的方式流轉;對應急處置事項,按“基層上報—中心派遣—部門處置—線上反饋”的方式運行,目前已辦理事項近萬件,辦結率100%。“結果展示”提升群眾滿意度,對所有辦理事項辦結量、辦結率、辦結時限和群眾評價等進行匯總排位公示,形成壓力倒逼,有效增加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三、圍繞固本強基抓賦能,進一步升級治理水平
(一)基層工作標準化提效能。為了更好開啟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組織編印《新時代城市社區工作實務手冊》,將黨組織工作、居委會工作、監委會工作逐一模塊化、清單化、標準化,破解社區工作者概念不懂、權責不清、事項不明等工作困擾和制約,在村(社區)“兩委”換屆中進行了初步試用,廣大基層干部有了施工圖,確保了程序節點無差錯、安全信訪不出事。
(二)整合資源一體化強功能。采取“利用城區零星閑置土地、國企投資建設、社區購買服務、財政適當補貼”的新模式,整合土地6.8畝、資金2300余萬元,高標準打造西湖街社區等3個社區綜合體。按照“一引領六融入”原則,深入推進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工程,在半數以上社區,根據實際規劃“兩站八中心”,嵌入公安、司法、民政等10余個區級部門服務功能,有效實現服務升級。
(三)多元服務品牌化聚動能。堅持多元參治、共建共享,鼓勵社區黨委大力孵化各類微組織、自組織,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提供社區服務、開展社區協商,“東南小哥”“華鳳大姐”等治理品牌持續鞏固,“北城退役軍人快反服務隊”“北城楊婆婆”“新建三老五小服務隊”等新品牌不斷涌現,進一步激活基層治理內生長效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