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的理念,將數字化建設應用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用“數智”思維破解治理難題,努力建設智慧化管理平臺,在夯實“紅色引擎、紅色網格、紅色細胞”中下功夫,實現從“治”向“智”轉變,探索出一條治理有效的“數智之路”。
建數據大腦,有效整合資源,強化“紅色引擎”。
全面構建“黨委政府統籌、一個平臺集成、全域數據整合、上下協同聯動、全生命周期服務”智能化數據大腦。截至目前,納溪區按照節約建設、高效建設和數據共享的原則,投入5000余萬元,整合城管、公安、交通、教育、住建等25個部門資源,接入81套非涉密政務信息系統和12套視頻監控系統,打造政務網、物聯網、無線網3大應用平臺,建成集“數字化查詢、數字化服務、數字化處理、數字化辦理”的智慧納溪指揮部數字平臺,實現“應急指揮、城市管理、日常監管、數據共享”的紅色引擎,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為推動納溪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建數字小區,優化治理服務,筑牢“紅色網格”。
建設“能看、能用、能管”,以服務群眾為導向、以解決基層治理難點痛點為目的數字小區功能平臺,以用戶數量、使用頻率、用戶滿意度為平臺考核依據和平臺持續完善的推動力,突出便民實用性和基層管理易用性,保障了數據技術和服務需求的有機融合。搭建的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安富美”,通過模型搭建,對比轄區樓棟、道路、地標等分布,構建了一張2.5D全景地圖,實現居家民生服務“一碼呼叫”,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購物、生活繳費、教育培訓、生活照料、就業指導等生活服務。
建數字指令,統籌管理運營,豐富“紅色細胞”。
圍繞“智能、精準、綜合、高效”管理目標,堅持“一個平臺統籌管理、多個部門分頭治理”原則,以智慧納溪指揮部數字平臺作為全區基層治理相關業務、管理、服務的“總入口”和辦理結果反饋的“總出口”,通過建立數字指令,實現系統整合和數據共享交換,完成統一收件、統一分配、統一反饋。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總平臺召開各類視頻會議10余次,開展遠程督導30余次,解決各類問題200余個,實現13個鎮街全覆蓋,監控反饋全區“趕場”情況12000余人次,多人異常聚集18起,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部署,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落地落實。
目前,瀘州市納溪區正開展“治理現代化省級試點鎮”建設,全力打造全鏈條、全時空、全方位的可視化基層治理智能管理系統,力爭“治理一張網、執法一隊伍、服務一窗口”,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精細化和智能化相融,真正讓“數字跑路、服務增效”,全面踐行“最多跑一次”服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