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安居區堅持“遠親不如近鄰”理念,試點打造具有基層黨建服務效能的“紅色鄰里屋”,通過優化功能布局、堅持融合共建、創新服務方式,破解有資源缺平臺、有場所缺人氣、有服務缺溫度等問題,重塑新型鄰里關系,助推社區治理提檔升級。目前,“紅色鄰里屋”累計為群眾辦事123件,受惠群眾達500余人次,群眾滿意度達99%以上。
優化功能布局,破解“有資源缺平臺”問題。一是精心規劃設計。由組織部牽頭,整合民政、教體等職能部門和工青婦等群團資源,全面梳理黃林社區各類空間資源,在黨群服務中心試點打造“紅色鄰里屋”,功能劃分議事廳、技術學院、悅讀院、蓮心院、智能院、童趣院、健康院“一廳六院”空間。二是創新運營方式。建立街道、社區輪值共管機制,以“低償+公益”方式,面向社會廣泛招募“社區治理金牌合伙人”23名,吸引四川阿寧食品有限公司等5個兩新黨組織“錯時+錯峰”管理,增強社區“造血功能”。三是加強組織功能。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收集區上重大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規劃等意見建議80余條,把“紅色鄰里屋”打造為引導黨員參與地方建設發展的實踐活動站。
堅持融合共建,破解“有場所缺人氣”問題。一是組織共建。組織雄鷹社區、西城花園小區、育才中學、遂寧市華能機械有限公司等8個鄰里組織,在“紅色鄰里屋”成立聯合黨委,明確組織共建、黨員互管、服務聯推等10個方面32項具體事項。二是人才共享。實施社會工作人才“百人示范工程”,引導社會工作人才等力量向網格、樓棟、單元延伸,選派“小區第一書記”12名、“網格指導員”32名,明確每周至少蹲點實踐1天,承擔服務員、信息員、調解員、宣傳員等多重職責,協商解決居民關心的停車、綠化、房屋維修等38項小區事務。三是志愿服務共推。推行鄰里黨員蹲點服務制度,將每月20日定為黨員蹲點服務日,要求黨員根據“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三張清單,開展包小區、包樓棟、包路段、包門店等志愿服務活動。
創新服務方式,破解“有服務缺溫度”問題。一是用好“黨建幫幫團”。充分發揮“黨建幫幫團”作用,深挖本地“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楊秀才等先進事跡,開展“先鋒講堂”等活動11次,提供就業、助殘等服務200余人次。二是建立民情懇談機制。建立街道、共建單位、社區和群眾廣泛參與的民情懇談機制,把當事人請到“議事廳”,實行“請鄰里說事、讓鄰里議事、幫鄰里辦事、邀鄰里評事”的“鄰里四事工作法”,變“小區的事社區辦”為“小區的事大家辦”。三是組建鄰里先鋒隊。組建鄰里先鋒隊6支,統一設置民事代辦員、鄰里大管家、政策法規宣傳崗、困難群眾幫扶崗、法律服務咨詢崗等10個兼職崗位,明確政策宣傳、困難群眾幫扶等10項基本服務內容,每名黨員認領1-2項服務內容,主動列出領崗服務菜單,讓有需要的居民群眾“按圖索驥”;協助開展評孝道、評家風等活動3次,完成群眾“微心愿”120余個,培育選樹社區“榜樣星”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