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社區要開超市,這就趕過來買了20多斤土豆,節省了好幾塊錢。”10月29日一早,通江縣壁州街道牌坊社區“愛心生活超市”正式開業,吸引了不少居民進店選購,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西街小區居民蒲和芳結完賬,笑嘻嘻地走了出來。
今年以來,通江縣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匯聚各方力量、創新治理方式”的工作思路,在推進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的基礎上,盤活社區“小地盤”促進大發展、推行“小項目”服務大民生,全力激發居民自治活力,全面抓好抓實城鄉基層治理工作。
黨建助力 “小超市”惠及社區“大民生”
牌坊社區愛心生活超市位于牌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旁,店內面積約120平米,整齊排列的貨架上擺滿了米、面、油、果蔬、洗漱等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樣品齊全、價格實惠。
社區黨委書記杜廷才介紹,自今年初全縣啟動城鄉基層治理工作以來,社區便開始著手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著力解決社區無錢辦事、無人干事、無章理事“三大難題”。
為此,牌坊社區黨委以壯大集體經濟為抓手,在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縣自然資源局、壁洲街道等多方統籌協調下,經過幾個月來的積極籌備,成立了綜合黨委,打造了一個集居民服務、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便民中心,開起了“社區愛心生活超市”,隸屬社區集體經濟項目,為擺脫社區“無錢辦事”的尷尬處境,促進社區治理、基礎建設、民生保障搭建了一個新平臺。
“從今往后,我們不僅要當好便民中心的服務員,還要當好愛心超市的售貨員。”社區干部陳秀瓊說,為了降低超市營運成本,社區只聘請了1名管理人員和2名收銀員,售貨服務由社區的9名黨員干部、網格員等輪流值班。“雖然累了點,但很有動力,也很有成就感。”
合理分配 “小積分”兌換治理“大能量”
“愛心生活超市鄭重承諾:您在超市消費100元,就有5元用于貧困救助(弱勢群體幫助);您在超市消費100元,就有5元用于基層治理(社區建設)。”在超市日化區上方的墻面上,兩行大字格外醒目。
社區黨委副書記蹇雪明表示,除去成本,超市經營的凈利潤約占總營業額的15%,年度預計40萬元。按“3個5%”進行分配,除以上2個5%以外,還有一個5%則用于集體經濟實體的持續發展和社區工作者的兼職績效,“爭取每人每月能領到1800至2000元的工資”。
“改改好呢,我們下樓就能買到東西,既方便又實惠。”社區居民劉遠恵拉著老伴笑呵呵的說道,“買完東西,就去隔壁大廳坐上一會,喝杯茶、聊聊天。”
“這主意不錯,愛心超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以后我們會常來光顧。”社區居民李兆邦一開始不理解,可如今也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贊。
思路一變天地寬。杜廷才說,下一步,社區將結合實際,進一步激發居民參與熱情,推行“社區大服務+黨員微服務+居民自服務”,依托居民“自管會”,按需設置義務崗,開展衛生保潔、文明勸導、愛心幫扶等志愿服務工作,發放“愛心年卡”、累計“愛心積分”,就可在社區愛心生活超市兌換米、面、油等“愛心實物”等等,更好地滿足居民需求,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