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巡場鎮龍祥社區以“架黨群橋梁、為居民服務、幫老年群體、助政府工作”為宗旨,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作用,積極探索“315”工作法,做實社區治理工作,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一、實施“三陽工程”,做深做細群眾服務
一是“夕陽工程”讓晚年無憂。聯合區域內發科骨科醫院,探索建立社區康養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設置以生活照料為基本服務,助老咨詢、健康體檢、中醫理療、家政服務、體育健身等為輔的個性化服務項目,切實為3560名社區老人提供各類精細化服務,使老人生活有保障、精神有依托。二是“驕陽工程”助青年就業。針對礦區下崗職工、創新青年,整合“桃花井”商圈黨委和珙縣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資源,大力開展救助服務、走訪慰問和扶貧幫困活動,積極提供申辦小額再就業貸款等就業服務,聯合縣、鎮勞動部門開展14次再就業培訓,幫助237名無職青年就業創業。三是“朝陽工程”護孩子成長。組建由478人組成的關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工作隊,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每月開展1次集中輔導,為社區家長提供孩子培養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常態化舉辦“假期學校”、社區聯歡會、小型游園活動、我是環保小衛士、漢字聽寫大賽等活動,定期開展“社區優秀小公民”評選,引導青少年從小養成文明習慣。
二、組建“一支隊伍”,全面提升居民素質
一是學習教育引導。組建由退休老師、道德模范代表、醫院專家等65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每月定期通過舉辦“居民學習日”主題活動,采取線下集體講授學、線上遠程視頻學等方式,對社區居民道德文明、衛生習慣等方面進行良好引導,切實提升居民素質。二是活動宣傳引導。圍繞“孝善”為主題,由黨員志愿服務隊員通過逐戶上門走訪、組織文化演出等方式,大力宣傳尊老愛幼等傳統文化,引導居民“崇善、知善,行善、揚善”。目前已開展“弘揚孝善文化·踐行核心價值”等主題文藝演出18場,受教居民達2000余人。三是實際行動引導。由志愿隊伍在社區黨委引導下自發成立“珙縣互助公益協會”志愿服務組織,開展“黨員亮身份”等志愿活動,由協會黨員示范率帶主動開展助困救助、敬老慰問、服務代辦等公益活動,號召居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目前協會成員已為社區居民開展衛生清理、小區美化、群眾代辦等服務780余次。
三、打造“五心社區”,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一是建舒心社區。實施社區親民化改造,黨群服務中心劃分為服務大廳、孝文化和善文化3個功能區域,設立老年活動中心、道德講堂、維權中心、讀書愛好者之家、婦女兒童之家等10個功能室,切實為社區居民提供舒適環境。二是建放心社區。成立居務監督委員會,嚴格遵守“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流程,確保社區工作陽光透明。定期召開民主評議會,將“群眾滿意度”測評結果進行公示,監督、督促社區工作高質規范開展。三是建安心社區。發揮“智慧珙州·數字紅云”平臺功能,深化社區網格化治理,網格員每天走訪群眾,搜集網格內民情信息,為群眾辦理民生訴求223件。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和平安社區創建工作,健全完善社區群防群治體系,打造群眾滿意的安心社區。目前,社區無集體上訪事件、無重大刑事犯罪、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四是建暖心社區。建立結對幫扶困難群眾救助機制,設置民情信箱,成立民情調查組,及時解決群眾反映遇到的各類問題。在社區服務大廳添置“誠信雨傘”,“微波爐”等便民工具,從細節上讓群眾感受到社區工作的溫暖。五是建樂心社區。在社區黨委的引導下成立老年人文體協會,組建民歌合唱團、文藝演出隊等文娛隊伍,每月組織開展1次的集體演出活動,以促居民娛樂交流,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豐富了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