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陽市針對農民工黨員培養苗子選不好、農民工黨員發展對象管不好、農民工黨員力量用不好等突出問題,堅持把優秀農民工作為黨員重點培養對象,創新推行選優、育優、審優、爭優“四優”工作法,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優秀農民工黨員“選育管用”體系,為推動鄉村振興持續匯聚新力量。今年以來,發展優秀農民工黨員254名,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等媒體宣傳報道。
一、多方聯動源頭選“優”。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以優秀農民工流出地基層黨組織為主,多渠道發現培養優秀對象,逐級建立優秀農民工黨員發展臺賬,從源頭儲備上做到動態化管理、鏈條式推進。一是原籍推薦。依托全省優秀農民工信息管理平臺,鄉鎮(街道)黨(工)委組織人員通過走訪慰問、日常溝通、節假日返鄉集中座談等方式,及時將有入黨意愿的優秀農民工納入重點推薦對象。同時村級黨組織積極鼓勵黨員群眾根據實際了解的情況推薦優秀對象,并明確各村黨支部書記每年至少向黨組織推薦1名優秀農民工。二是駐外聯薦。通過駐外商會、流動黨員、農民工黨員黨組織等與用工單位、居住地黨組織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一批優秀分子作為重點推薦對象,定期向流出地黨組織推薦。三是農民工自薦。農民工本人通過電話、信息、書面等方式,向流出地或駐外黨組織進行自我推薦。向駐外黨組織
提出書面入黨申請的,由駐外黨組織及時轉交流出地黨組織。今年以來,已有307名優秀農民工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297名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二、分類施策結對育“優”。實行雙培養制度,以流出地黨組織為主、流入地黨組織為輔,共同履行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責任,確保培養教育不缺位、常態化、有質量。一是定人共聯。對每名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由流出地鄉鎮(街道)黨(工)委委員和所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共同擔任培養聯系人,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與本人開展談心談話,加強與用工單位、居住地黨組織的溝通,及時了解其學習、工作情況和思想動態,每季度向黨組織匯報入黨積極分子情況。縣、鄉兩級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結對聯系的農民工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后,原則上由負責聯系的黨員領導干部繼續擔任培養聯系人。二是定責共育。在本縣(區)及市內務工的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由所在村(社區)黨組織負責組織其按時回村(社區)參加學習教育,并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務。在成都市務工的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由各縣(區)委組織部、高新區黨工委、臨空經濟區黨工委指定活動開展經常、作用發揮較好的商會黨組織、鄉鎮駐成都流動黨組織等,定期組織開展學習教育。在北京和昆明務工的優秀農民工入黨積極分子,分別依托資陽市駐北京農民工服務管理綜合黨委、資陽市駐昆明農民工黨員綜合黨委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學習教育。在市外或其他省外務工的,如本縣(區)在當地建有駐外黨組織,則納入駐外黨組織管理;如未建立的,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發函到其居住地黨組織,委托其居住地黨組織納入日常教育培養。三是定時共督。督促指導以縣(區)為單位,制定年度學習計劃,明確必要學習內容。由村(社區)黨組織通過QQ、微信等方式進行遠程教育培養,每月發布一次黨支部“三會一課”學習內容。同時充分利用“學習強國”開展云培訓,明確黨章黨規等必學內容,增加入黨積極分子對黨的了解和認識。
三、四向考察聯合審“優”。落實政治審查制度,整合力量資源,創造條件征求流入地黨組織意見,全面掌握發展對象的一貫表現,嚴格審查入黨資格條件。一是上下會審。以縣(區)為單位建立政審聯審機制,由縣(區)委組織部牽頭,聯合紀檢、法院、檢察院、政法、公安、信訪、衛健等相關職能部門,與鄉鎮(街道)黨委一同,通過查閱信息平臺、調閱檔案等方式,綜合調查了解黨員入黨前、入黨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確保新黨員政治合格。二是雙向聯審。由流出地黨組織審查農民工發展對象的歷史表現、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員和社會關系情況,同時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征求農民工外出務工單位或居住地黨組織意見。由承擔教育培養任務的駐外流動黨組織,配合鄉鎮(街道)到農民工所在單位或居住地黨組織了解并反饋其現實表現和遵紀守法等情況。三是兩地公示。由流出地黨組織負責,聯系農民工所在單位和居住地黨組織,對發展對象同步開展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天,接受兩地黨員群眾監督。四是集中培訓。由鄉鎮(街道)黨(工)委統一組織開展,對就近務工的發展對象進行集中培訓;對外出較遠不便及時返鄉的發展對象,采取節慶教育、網上黨課等方式進行短期集中培訓。
四、發揮作用力促爭“優”。實行組織關系一方隸屬,兩地雙重管理,教育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是動態交流。由流出地黨組織及時將黨員基本情況、聯系方式告知駐外黨組織或居住地黨組織,協助、指導黨員參加流入地黨組織活動,每季度了解黨員表現情況,作為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二是搭建平臺。出臺農民工服務保障16項45條措施,組織動員各級黨組織為農民工搭建作用發揮的平臺,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結對幫扶、推薦崗位等方式,教育引導黨員既奉獻他鄉,又回饋家鄉。三是回引返鄉。建立村級后備力量甄選機制,采取“村推薦、鄉遴選、縣指導”的方式,篩選確定一批優秀農民工黨員進行重點培養,納入村級后備力量管理,鼓勵農民工黨員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頂崗鍛煉,同時注重在其中培養選拔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擔任黨組織書記。截至目前,已將1105名優秀農民工黨員納入村級后備力量管理,其中309名農民工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持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