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組織部選派九寨溝“8·8”地震災區(qū)援建選調生
2019年8月,正頭頂烈日走村入戶奮斗在脫貧攻堅的一線的我接到了組織部的掛職征求意見通知。得知可以到九寨溝掛職,內心激動萬分亦覺責任重大,掛掉電話不久我陷入了沉思。還記得2017年九寨溝地震的時候,我才剛剛從大學畢業(yè),而我似乎天生就是一個記憶力比較好的人,14歲那年經歷過5.12特大地震,一直覺得那時的記憶痛苦而深刻。所以九寨溝地震一直牽動著我的心,我一直在電視、網絡等平臺持續(xù)關注著,也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做點什么,可面對家中獨女的身份和即將與我舉辦婚禮的未婚夫,現實的選擇是艱難的,我至今依然記得他們說:“你做好決定,作為你的家人我們都支持。”堅定的話語背后的不舍和心疼。
向著夢想曙光進發(fā)和奮斗的日子總是寶貴的,魯迅先生也曾說:“人總是要有一點奉獻精神的。”我知道在自己選擇成為一名公務員、成為一名援藏干部的那一刻就是要選擇奉獻,只有選擇過奉獻和奮斗過的青春才會更加厚重。“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要懂得敢于克服那些“不容易”,勇于挑戰(zhàn)“不可能”,不怕走泥濘的道路,青春的底色才足夠閃亮,青春的意義才不會褪色。就這樣,我踏上了九寨溝災后恢復重建之路。
很多時候我很感恩來到九寨,也感恩遇見九寨。我幸運的被分配到九寨溝縣“8.8”地震災后重建委員會辦公室,在接過二代“表妹兒”手中接力棒的同時,我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三代“表妹兒”。正因為常常制作各種表格、起草各種通報,我對災后重建的項目的了解也算得上爛熟于心。所以,我非常渴望能夠到項目現場去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直觀的了解項目的建設情況。
第一次下鄉(xiāng)就是去往大錄鄉(xiāng),記得那時漳扎鎮(zhèn)往大錄鄉(xiāng)的一段公路正在修建,路面非常的崎嶇顛簸,因為著急前去,沒有考慮太多,結果因為乘坐的車輛因為底盤太低、路面不平整、大小石子又太多,經過一番“折騰”后汽車爆胎了,又經歷一路坎坷,最終用了5、6個小時終于到達了大錄鄉(xiāng)。第二次再去大錄鄉(xiāng)已是5個月后,那時我已經做好了受到“波折”的心理準備,但令我沒想到的是,雖然工程的建設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這次行車道路不僅平穩(wěn)暢通,而且一路美景相伴,平時自己只在表格上見到不斷增長的數字,原來近73公里的公路已基本修建完成了,那時心中油然而生一種驕傲和自豪感,因為自己親眼見證了什么是九寨速度,九寨奇跡!
我還清楚的記得自己填的第一張項目表格和第一個數據。我見證著災后重建項目從累計投資25.14億元到現在的28.55億元;累計完工項目從87個到102個,見證著九寨溝景區(qū)的順利開園和復建的學校里學生復課,見證著新修的體育館里多了打球的人們,見證著一張張笑臉和災后重建之后九寨溝人的幸福。隨著一張張表格填滿、一次次數據增長、一個個項目完成,我感到既欣喜又悲傷,因為一次次向重建目標終點的邁進,也意味著離別。
能到九寨溝縣掛職鍛煉,我真切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的智慧;“民族團結與和睦,就能克敵制勝,勇往直前”理念的價值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諄諄教誨的告誡。在九寨溝的工作與生活難得的經歷和積淀,讓我切實收獲到了友誼、開闊了思維、磨練了意志、增長了才干,雖然有過孤獨,但也充實與溫暖。
一年掛職,情暖一生。在九寨溝的所思、所悟、所感必將在未來更好的激勵我不斷奮力前行,在剩下兩個多月的時光里,我也定將不辱使命,用心用情做好災后重建收官工作,助力九寨溝美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