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縣積極探索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建共享的新途徑,著力建立“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創立“153”模式,以“社區大黨委”統攬區域組織資源和工作力量,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規范、服務完善、群眾滿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個黨委”為引領,強化黨建統籌。整合阿壩鎮黨委、阿壩鎮第一社區黨支部、8個功能小組黨總支、61個駐區單位黨組織,建立“阿壩鎮第一社區大黨委”,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健全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區單位參與,規范嚴密、職責明確、運轉有序的組織領導體系,討論決定轄區內社會管理、民主自治、民主協商、民主監督、共駐共建等方面的重大問題,著力解決黨建工作碎片化難題。
“五項機制”為支撐,確保高效運行。一是實行聯席會議制度,由大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召集大黨委成員,每季度主持召開1次聯席會,共同研究討論解決區域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以及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二是實行輪值主席制度,由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或功能型小組黨總支書記輪流擔任輪值主席3個月,在大黨委領導下,協助書記和專職副書記工作,充分發揮單位資源優勢,確定黨建服務項目。三是實行清單式服務制度,在服務群眾上緊盯“需求側”、激活“供給側”,建立社區居民需求、駐區單位資源、社區大黨委服務“三張清單”,解決社區居民亟待解決的困難問題或微心愿。四是實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形成“社區大黨委黨員志愿服務總隊—功能型黨總支黨員志愿服務支隊—駐區單位黨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體系,駐區單位負責1塊公共區域環境衛生、參與1個片區群防群治,經常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五是實行結對聯系制度,61個駐區單位黨組織結對幫扶63個社區困難戶,開展日常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接聯系1名社區支部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或社區干部,開展日常宣傳聯誼,幫助解決困難。
“三個精細”為突破,提升服務成效。一是搭建精細化網絡,構建“鎮黨委-社區大黨委-功能小組黨總支-駐區單位建制黨組織或小區黨小組”的組織架構,形成無縫服務體系。二是建立精細化臺賬,社區“大黨委”在“三張清單”基礎上,明確共建事項目標任務、牽頭部門、配合單位、相關責任人及完成時限等事宜,形成2項統一認領崗位和61項個人認領崗位,建立臺賬,逐條解決銷號。三是實施精細化項目,以“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為抓手,做實做細政策咨詢、興趣培訓、志愿服務、扶貧幫困等服務項目6個,以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親民化改造為平臺,優化活動場所的空間布局、功能設置、標識標牌、裝飾布景等,探索開放式黨群活動中心模式,為社區居民、黨員提供全面細致周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