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彭山區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突出在鎮街治理體制機制上探索創新,著力打造基層治理“堅強軸心”,切實做好鄉鎮區劃改革“后半篇文章”。
一是著眼科學布局,讓班子強起來。緊扣“成眉同城橋頭堡,開放發展示范區”的發展定位,科學布局鎮街功能結構。從區情出發,突出城市主導方向,大刀闊斧推進鄉鎮建制調整,調減4個鄉鎮,改增兩個街道,形成“三區聯動、兩翼齊飛”區域發展大格局。聚焦6個鎮街在商業居住、教育文化、生態文旅、產城一體等方面定位,有針對性配置部門延伸機構、資金和人員。根據各鎮街發展功能,差異化設置機構,配強街道辦事處綜合行政執法機構,鎮自然資源管理等機構。建立區域化黨建制度和鎮街基層治理12項職責清單,著力強化鎮街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基本職能,切實破解基層“腳大鞋小”、負重前行的治理困境。
二是著力擴權賦能,讓鎮街活起來。建立區域化黨建制度,推動各類資源向鎮街集中,著力提升鎮街在基層治理中統籌一方、綜合調度的能力。賦予鎮街對屬地內部門機構指揮調度權、考核評價權、任免建議權等,下放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權利。明確區級職能部門向鎮街下放或委托行政事務,需充分聽取基層意見并按程序報批,不得轉嫁工作責任,讓鎮(街道)騰出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大力推行“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吸納25個駐區單位黨組織作為2個街道大工委成員,67個區級部門全部相街道報到、包保193個網格,并按照鎮街點單,單位接單,定期評單的方式,推動各類資源向鎮街集中,今年以來,已通過吹哨報道解決鎮街實際困難132余件。區財政按高于區級部門30%的標準預算鎮街人均公用經費和干部績效獎勵,預算500萬元用于鎮街臨控編制人員經費,采取常年掛網、區外考調等方式充實28名優秀干部人才到鎮街一線,切實保障鎮街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
三是著手激發活力,讓干部動起來。推進“放管服”改革,切實提升鎮街運行效能,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抓實“三包機制”,全區所有鎮街班子成員分組帶領機關干部直接聯村聯組、下沉一線,包黨建、包發展、包治理,與村(社區)“兩委”班子共同承擔項目推進、征地拆遷、鄉村治理、應急防疫等職責,一體化管理、捆綁式考核。強化“四步管理”,嚴格落實“日考勤、周紀實、月曬賬、季考評”干部平時考核辦法,進一步強化干部管理、改進作風、凝聚人心、優化隊伍,有效激發干部工作積極性,提高鎮街隊伍管理水平。優化“一窗通辦”,實施便民服務中心功能升級行動,改建6個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打造區鄉村三級無差別受理體系,“一窗通辦”行政許可達800余項,實現便民服務“一門集中”受理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