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還未消散,綿竹的鄉間地頭卻早已忙活開來:起壟、播種、覆膜、移栽、澆水、施肥、滅蟲,采摘、打捆、運輸、銷售,繁育、喂料、除糞、消毒……農業生產一片秩序井然。
黨建為旗,整合資源,產業發展再出發。
綿竹市玉泉鎮金道合作社是擁有社員102戶,業務涵蓋生豬、淡水魚、家禽、蔬果、花卉、種子、肥料等的省級示范合作社。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鐘長興表示現在合作社的可喜成績多虧了黨委政府的扶持,這是合作社在黨委政府帶領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的結果。走進合作社,迎面而來的是滿滿的黨建正能量:黨員活動室鐫刻在墻那鮮艷的入黨誓詞,“永遠跟黨走共筑中國夢”“黨建引領聚活力,互幫互助促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忘合作初心牢記助農使命”,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從當初僅有21戶生豬養殖戶發展到如今規模,離不開綿竹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和市供銷合作社等有關部門一路扶持。為解決基層合作社資金難籌擴產無望的老大難問題,綿竹市委組織部積極協調“雙基共建”產業基金;市供銷社入股20萬元幫助發展;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積極宣傳,幫助解決疫情期間肉雞滯銷的現實困境。“春節前后疫情突發,社員們人心惶惶,我們幾個黨員就上門勸說,穩住了軍心。在我們遭遇重大困難時候,更能體會到黨建對于組織群眾、凝聚力量、顧穩人心的重要意義。若是遭遇非洲豬瘟后沒有黨員同志帶頭養雞進行轉型自救,沒有黨員社員不怕吃‘閉門羹’上門勸說,真不知道我們合作社要接受多大的挑戰,我們的社員要蒙受多少損失!”鐘長興說道。
走在鄉村振興這條路上,綿竹市始終堅持固本強基,抓穩抓實農村基層黨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將黨組織深深植根于鄉村和群眾,通過黨領導下的各類組織,致力于改善原來鄉村資源分散的窘境,充分整合有效資源,盤活“散沙”,使鄉村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產業發展有機體,讓農民充分表達自身利益、實現自身利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讓老百姓成為鄉村振興切切實實的主人。
黨建為源,帶頭致富,人才匯聚人從眾。
在綿竹市什地鎮的藤椒農旅產業園內,四川紅牧公司老總、綿竹市第十三屆黨代表、綿竹市201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羅勇正在覆地膜的地頭遠眺,他有一個綠色的“中國夢”:什地荒灘變綠洲。2019年5月他承包下了這塊河岸邊的荒灘地,并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成立了什地鎮供銷合作社,他硬著頭皮迎難而上,帶領附近村民“改天換地”。今年已經73歲的黨小組長詹代義聽聞此事后,毫不猶豫加入了改荒小組,在疫情有所緩解時候他早已按耐不住復工的激動心情,2月10日就到園子里工作了。在他們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產業園的春耕復產中,也解決了疫情期間就近就地就業約50人。早前的2月初,就有上百名村民志愿者到藤椒田地里幫忙采摘各類蔬菜,將價值20余萬元的100噸蔬菜無償捐贈給武漢,支持前線抗疫。時值新冠肺炎和春耕關鍵時期,綿竹市農業農村局派出農技、植保、農機、土壤肥力、科研等方面農業科技人員20余人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分別對12個鎮(街道)的200余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規模化生產戶開展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很感謝農技人員來到我的家庭農場,對農作物播種注意事項、種肥搭配比例、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作現場指導,讓我受益匪淺。”綿竹市紫巖街道圣壽村種糧大戶劉光均說,農技人員現場“診斷”開出的“處方”,幫他解決了生產難題。
近年來,綿竹市積極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在先試先行、敢想肯干的農村黨員中扶持推舉一系列先鋒模范,充分挖掘農村各領域人才,同時全力構建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并充分依托農業專家人才,高頻率多形式深入農村開展各項三農服務。
黨建為能,注重生態,鄉村環境美潔凈。
在金道合作社的基地內,我們看到了種養結合的運作。“我們養殖場是封閉式管理的,污糞處理等環保設施一應俱全。現在合作社已經發展立體循環農業了,基地的200畝田、100畝魚塘,結合養殖場,建立起了豬-沼-魚-菜共生體系,實現了廢棄物的充分循環利用,農業生產的生態友好……”鐘長興一邊走一邊介紹。如今我們腳下種滿藤椒和蔬菜,中間一條寬闊大道一直延伸到油菜花爛漫處的什地鎮合作社的產業園,誰敢想象,一年以前,這里是亂石成堆、建渣成片、臭氣熏天、雜草叢生,被周邊沿河居民嗤之以鼻的荒灘地。截止2019年底,園區已經投入資金836.4萬元用于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盡管現在這里才剛剛初步成型,但我們可以預見,未來這里將成為以種植特色藤椒為支柱,文旅產業共繁榮的現代職業農民創新創業示范區。”羅勇說道,“作為一名黨員,我就要以身作則,為家鄉振興貢獻個人力量。我們這個產業園建成后,由于占據羅江、旌陽、安縣和綿竹四區縣交界而且位于貨運大道旁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打造起綿竹市蔬菜集散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宜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任務,綿竹市在實施鄉村振興以來,始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并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黨建為新,勇敢突破,創業路上不止步。
在談及合作社未來發展時,金道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鐘長興感嘆道,“這次因為肺炎疫情,我們的農業生產受到不小的影響,主要是我們打不開銷路。說實話,我們都是線下銷售,接下來要進一步完善與外界市場的信息溝通,也要把電商銷售這塊做起來。我們還打算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監管平臺,產品生產實現可管可控可溯源,進一步規范每個生產環節,讓消費者吃的放心,讓社會認可我們的產品質量,逐步打造綠色、環保、有機等為主題的品牌,從而來提升產品附加值。我們的冷鏈物流也要搞起來,我們已經在著手做了。”
綿竹市堅持黨建引領,以創新為源,不斷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圍繞“一鎮一策”“一村一品”“一域一景”,把黨支部建在新型農業產業鏈、特色產業電商產業鏈和鄉村旅游產業鏈上,不斷挖掘本地農村農業的新資源、新特色和新風情,找準產業興旺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