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夜夜亚洲天天久久,欧美动物xxx

網站訪問人數: 158190401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會理實踐——會理縣鄉鎮行政區劃改革紀實

會理地處四川省最南端,幅員面積4527平方公里,總人口46萬,有全省唯一一個傣族自治鄉——新安傣族自治鄉。近年來,會理縣委堅持以撤縣設市、鄉村振興為目標,通過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4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全縣鄉鎮(街道)數由53個撤并至20個,機構減幅達62.3%。調整后,鄉鎮(街道)平均幅員面積226.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1萬人、常住人口2.13萬人,城鎮化率由2015年的35.83%提升至44.60%。

主要做法

認真貫徹省委、州委關于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建引領,創新“12345”工作法,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開展。

(一)成立“一個機構”,搭建三級指揮體系。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搭建“1+6+10”三級指揮體系,加強統籌、協調各方,確保所有改革指令由領導小組一個口子進出,避免政出多門。領導小組下設機構人事、清產核資、配套機構設置、案件查辦、信訪維穩、宣傳報道等6個專項工作組,由分管縣委副書記負責,專線推進改革工作開展。成立10個片區聯系督導組,由縣級領導任組長,下沉涉改一線,加強對清產核資、檔案移交、干部送達、信訪維穩等各項工作的指導督導,及時掌握干部群眾思想動態,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鄉鎮人心齊、工作實、風氣正。

(二)強化“兩個統籌”,精細謀劃推動。統籌考慮撤縣設市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工作擺進縣委“1381”戰略中,堅持4項原則和6項改革思路,明確4個階段時間節點和33項工作流程,制定“1+15”改革實施方案,分四階段推動改革落實落地。第一階段為2019年7月1日至11月20日,完成動員部署、征求各方意見、形成初步方案、論證方案、審查合法性等所有法定程序后,召開縣政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委全會、縣人大常委會等會議協商、審議,按程序將改革總體方案上報州政府和省政府批復;第二階段為11月20日至12月20日,落實財政、檔案、發改等部門加強對涉改鄉鎮的指導,做好國有資產清查、檔案移交等基礎工作,為改革做好充分準備;第三階段為12月20日至12月31日,全面完成涉改鄉鎮建制調整、機構組建掛牌、干部任免送達等事宜;第四階段為2020年1月1日后,著眼鄉村振興規劃,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完善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新老集鎮建設保護等規劃,著力打造一批經濟強鎮,建設一批特色小鎮。

(三)堅持“三個優化”,配置精干高效干部隊伍。一是優化機構設置。結合撤并后鄉鎮實際,合理設置黨政、黨建、經濟發展、社會事務、社會治理、綜合行政執法、財政7個黨政綜合辦事機構;設置便民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宣傳文化服務中心、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農民工服務)中心4個事業機構。二是優化職數核定。突出經濟發展優先原則,根據經濟總量、人口數量、幅員面積、財稅收入等,合理配置鄉鎮編制和職數。在領導職數上,13個鎮、3個街道設11職、4個鄉設10職,總職數216個,比區劃調整前減少54個,確保精簡高效。在人員編制上,核定行政編制804個,事業編制440個,平均每個鄉鎮行政編制40個(最多49個、最少30個),增加17個;事業編制22個(最多26個、最少16個),增加10個,確保有人辦事。公安、司法、自然資源、畜牧獸醫等站所編制和人員全部下沉鄉鎮(街道),集聚優勢人力資源,有效改變“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的基層治理現狀。三是優化干部配備。對30個鄉鎮領導班子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1474人次,依據目標考核、信訪查核、通報評比、表彰懲處4套“數據檔案”,對220名領導干部進行綜合分析、拉通排序。選優配強40名政治素質過硬、駕馭全局能力強、善于抓班子帶隊伍的鄉鎮“一把手”;按照既考慮班子專業、文化、性別和年齡等方面相融互補,又盡可能保留熟悉原鄉鎮情況的干部的原則,調配、優化組合其他班子成員。改革后全縣20個鄉鎮(街道)配備班子成員210名,平均年齡40.9歲。其中,配備85后干部53名(含90后干部9名、黨政正職6名),非中共黨員干部3人。安排25名想干事、能干事、有培養潛力的優秀年輕干部到吃勁崗位培養鍛煉,11名長期在艱苦邊遠鄉鎮工作的同志交流任職,21名長期擔任鄉鎮正職干部分流到縣級機關任職;806名一般干部人員就地、就近安置,31名鄉鎮臨聘人員依法解聘,配齊配強鄉鎮內設機構股級干部。

(四)落實“四個講清楚”,營造良好氛圍。一是向“關鍵少數”講清楚??h委書記親自與59名鄉鎮黨政“一把手”談心談話,組織部班子成員與162名鄉鎮黨政班子成員談心談話,加強思想教育,確保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二是向“基層干部”講清楚。采取“面對面”談話、領導小組調度會、政策研判會等多種方式,將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講清楚,凝聚改革合力。三是向涉改鄉鎮“群眾”講清楚。召開涉改鄉鎮鄉賢座談會37次、群眾大會107次,宣傳改革工作、爭取群眾支持、集聚正能量。四是向社會公眾講清楚。緊盯公眾參與的關鍵環節,通過會理宣傳、船城黨建、今日會理等新媒體、機關黨報等平臺,發布宣傳信息207條,廣泛聽民聲集民意。

(五)抓好“五個提升”,做實改革“后半篇”文章。一是便民服務再提升。在被撤并鄉鎮設立12個便民服務點,調整優化基層派出所、司法所、畜牧獸醫站、林業站等公共服務機構設置,通過網上速辦、干部代辦等方式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二是保障能力再提升。針對涉改鄉鎮辦公場所配備、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職工食宿保障等設施短板,“一鄉一策”,通過現有場所挖潛、社會租賃、臨時改建等措施,推進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三是隊伍建設再提升。結合前期談心談話情況,通盤考慮干部籍貫、口碑、精神狀態、能力水平等情況,選優配強20個鄉鎮(街道)股級干部,啟動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按副科級配備)推薦考察。四是規劃建設再提升。對照鎮村服務體系、區位優勢、產業集群和重大基礎設施情況,在通安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黎溪鎮列入國家重點鎮和“百鎮建設行動”省級試點鎮、云甸鎮列入“百鎮建設行動”省級試點鎮基礎上,再打造一批中心鎮、重點鎮、特色鎮。五是規范運行再提升。健全鄉鎮黨委議事規則,完善單位規章制度,規范鄉鎮議事決策程序,合理確定班子分工,構建權責明確、決策科學、運轉高效、務實管用的鄉鎮黨委運行機制。

幾點體會

(一)黨的領導是核心。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涉及機構變動、人員調整、利益調整,矛盾集中、干部關注,必須堅持黨委的統一領導。尤其是對涉及跨部門、交叉性、綜合性的工作,應由黨委全面統籌,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調整工作有效推進。

(二)科學論證是前提。在制定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中,必須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民族分布特點、地域條件、資源分布、發展現狀、遠期規劃等因素,充分征求基層和群眾意見,進行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

(三)群眾支持是基礎。思想統一才能同心干事,步調一致才能形成合力。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必須把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基礎,通過廣泛的開展談心談話,引導干部群眾服從大局,沖破利益藩籬,凝聚改革共識,服從組織安排,筑牢改革的強大群眾基礎。

(四)干部安置是關鍵。鄉鎮行政區劃改革成敗的關鍵在干部,各級干部尤其是鄉鎮干部既是推動改革的主體,也是受改革影響最大的群體,干部安置好了,改革的推進也就迎刃而解。必須加強思想引導,妥善做好干部安置,讓干部真心擁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改革也才能事半功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盐源县| 清水河县| 南陵县| 新民市| 四会市| 金川县| 普宁市| 泗洪县| 霞浦县| 顺平县| 宣武区| 连州市| 额敏县| 宁化县| 会同县| 阜新市| 鄂托克前旗| 钦州市| 额敏县| 克什克腾旗| 增城市| 合水县| 乐亭县| 鲁山县| 柯坪县| 东港市| 仪征市| 新干县| 新化县| 蒙阴县| 抚州市| 光山县| 舟山市| 临朐县| 黎城县| 武山县| 镇巴县| 浮梁县| 靖州|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