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通川區針對抗疫一線干部接觸人群多、工作體量大、感染風險高的問題,譜好“查、防、管、激”四部曲,有序做好干部管理,高位規避防疫風險,傾心保障身心安全,湊響安全抗“疫”最強音,讓全區黨員干部輕裝上前、奮勇抗“疫”。
“三細”排查,實現管理有序。一是精細排查管理。堅持“應排盡排”原則,明確排查范圍,充分運用微信小程序,設定通川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情況匯總表,細化外出軌跡、接觸人員等20余項具體排查事項,按近期外出返回情況、人員接觸類別與情形,分類建立干部職工排查檔案,并按照“單位+屬地”嚴格居家觀察管理。二是落細核查管控。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密切關注居家觀察人員身體健康狀況,及時上報信息變化情況,并將其納入“達州通川網格管理一鍵通”APP系統進行管理,通過數據比對,進一步核實信息,實現網格化動態管理,確保底數清、情況明。三是入細督查管效。堅持“管得住、服務好”目標,針對干部職工的在崗情況、居家觀察情況、彈性工作制落實情況等,成立督查小組開展專項督查,及時查漏補缺,確保全區干部隊伍在疫情期間各司其責、穩定有序。
“三心”防范,保障身心安全。一是精心定制個人診療。制定《通川區機關干部返崗體檢工作流程》,并根據每名干部期滿時間、居家地址、有無癥狀及個人意愿,分類定制體檢醫院、體檢流程、體檢時間和體檢項目。在區中醫院設立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干部診療點,開通醫療服務專線,24小時為一線黨員干部提供免費診療和心理輔導。二是全心定制“疫”線物資。立足安全、高效、實用,為全體機關干部統一配備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物品,并根據不同崗位職責,結合風險等級和防護需求,為一線干部分類定制防護服、護目鏡、體溫槍和軍大衣、帳篷、烤火爐等,全力保障干部身在“疫”線,遠離“疫”病。三是用心定制健康保險。通過微信、云視訊APP開設“防疫課堂”,由區疾控中心采取不見面方式為一線干部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增強干部自身防控能力。實施“護身福健康保險計劃”,為2000余名一線機關干部和1000余名社區干部、500余名黨員志愿者免費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確保干部抗“疫”有保障。
“三嚴”管控,構建制度屏障。一是嚴明工作措施。推行彈性工作制和AB崗制度,提倡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電話、手機、網絡、視頻等渠道和方式進行網上辦公、在家辦公,減少人員聚集。同時,明確所有干部職工立足本職工作及年度工作計劃,積極謀劃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二是嚴格工作紀律。嚴格居家觀察人員“兩不準兩必須”,即不準外出、不準外來探視,必須居家觀察14天、必須每日測兩次體溫;嚴格在家辦公人員“三個不”,即不得借機從事其他非工作性活動、不得私自會見外地親屬朋友、不得在外聚餐聚集。三是嚴肅追責問責。由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區目標績效辦從嚴督查檢查,對落實彈性工作制、居家觀察相關規定不實的,以及造成工作貽誤、疫情傳播擴散等嚴重后果的單位或個人,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追責問責。
“三情”激勵,強化擔當作為。一是傾情關懷慰問。從區管黨費和上級下撥黨費中安排50萬元,關心慰問一線醫務工作者和黨員干部。由區財政統籌資金,按200—300元/人·天的標準分類分檔落實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建立“一對一”關懷機制,采取短信(微信)、電話方式,及時關懷慰問一線干部家庭家屬,贏得理解支持,匯聚擔當合力。二是用情考察識別。出臺《通川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實施辦法》,組建機動考察組,全面考察掌握疫情期間干部實績表現,并建立數據庫,動態考核管理。對在疫情防控各環節沖鋒在前、表現突出的黨員干部,優先提拔使用,并在年度考核時直接評定為“優秀”等次。三是真情包容愛護。嚴格執行容錯糾錯“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旗幟鮮明地為勇于擔當、沖鋒在前、不謀私利的一線干部撐腰鼓勁。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擔當作為、勇于破除障礙,但因形勢嚴峻、問題復雜等原因,采取的措施存在爭議,或措施失當但未造成較大影響的,由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等相關單位對情況進行調查核實,視具體情形給予從輕、減輕或免予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