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江安縣地處宜、瀘、自三市之交,交通便利、路況復雜,防控疫情任務繁重。根據春節返鄉人員流動實際和交通路網特點,江安縣堅持嚴防嚴查,在高速站口、縣域交界要道和客運中心重點關口設置臨時檢查站點、建立臨時聯合黨支部,以黨建“五統”工作法有效發揮組織作用、凝聚黨員力量、阻擊疫情蔓延,真正把臨時檢查站點建成阻擊疫情的“紅色哨卡”,讓黨旗在防疫前沿一線陣地高高飄揚,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鄧勇同志充分肯定。
組織統領,提升抗疫組織力。針對當前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為進一步統一步調、凝聚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江安縣打破行業、系統、地域界限,以檢查站點臨時聯合黨組織為統領,將駐站公安、衛健、交通、所在鎮村和高速服務站等部門共產黨員集結起來,在宜瀘高速下長站、怡樂站和縣客運中心分別建立檢查站點臨時聯合黨支部,建強“紅色哨卡”。支部下設組織、宣傳、法治、紀檢委員,分工負責對檢查站點統籌調度、黨員管理、宣傳業務、規章紀律、后勤保障等進行全面領導。每個支部專門落實一名業務精專、組織協調能力強的黨員領導干部擔任臨時聯合黨支部書記,由來自各個部門的黨員骨干擔任支委委員,實現黨對檢查站點的統一領導和集中管理。目前,全縣3個重點檢查站點臨時聯合黨支部共有47名共產黨員,組成嚴把縣界關卡、防控阻擊疫情的一線骨干力量。
陣地統建,凝聚抗疫向心力。建好支部、用好陣地,充分發揮臨時檢查站點黨建陣地的“戰備”特征,在保障防疫工作高效運轉的情況下,各臨時聯合黨支部立足各檢查站點辦公執勤陣地現有條件,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實行“四亮三有”,即每個臨時聯合黨支部都“亮黨旗、亮黨徽、亮袖標、亮職責,有簡要儀式、有調班小會、有交班制度”,讓陣地看得見、組織有載體。自臨時聯合黨支部成立以來,目前已組織開展集體宣誓和黨員突擊隊授旗儀式3次,組織歇崗班次黨員開展防疫最新精神學習、工作溝通協商小會4次,黨員頂崗不間斷帶班2次,受到激勵的4名一線工作人員向臨時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9名同志接受組織考驗成為特殊“戰役”中的入黨積極分子,真正凝聚起了以黨組織為核心、黨員同志帶頭、全員積極參與的向心力。
隊伍統管,提高抗疫戰斗力。面對來自不同行業、承擔不同職能的工作隊伍,臨時聯合黨支部探索建立了“人員入站統管”工作機制,按照職能類別分類建立入站各條戰線共產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花名冊,在檢查站點臨時聯合黨支部的領導下設立站長、副站長各1名,均由共產黨員擔任。對所有進站工作人員統一編班,每班由1名業務骨干黨員擔任班長。分別組建宣傳、服務、勸導、臨檢四支工作“突擊隊”,每隊由1名業務骨干黨員擔任突擊隊長。同時,為提升協同配合效率,臨時聯合黨支部還組織站點非黨員工作人員共同參與“調班小會”,加強政策學習和業務培訓,學習掌握中、省、市、縣防疫工作精神要求,切實做到執勤著裝、檢查程序和執法流程“三個規范”,讓“黨員+”力量得到全面發揮,有力提升了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戰斗力。
工作統配,增強抗疫執行力。為進一步強化防疫一線工作執行力,打破部門行業條塊領域和職能職責界限,臨時聯合黨支部根據黨員自身特點和工作職責分工實際,對目前四個功能點位(物資保障點位、防控檢疫點位、隔離觀察點位、執法專區點位)和5個重要流程崗位(引導崗、檢測崗、登記崗、分流崗、執法崗)工作力量,實行統一調度分配。建立健全疫情輪班請示報告制、交接班制度和24小時三班倒制度,制定完善交通運輸疫情防控檢疫哨卡工作規則和工作流程,特別明確“每班次必須有醫療骨干黨員”、“鼓勵黨員帶頭值夜班”等工作舉措,讓黨員沖鋒在前、吃苦在先,以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確保疫情防控不漏“一車一人”、真正查實查準。截止目前,3個臨時檢查站點共排查車輛38390臺次,測量登記體溫10017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5000余份。
后勤統籌,優化抗疫保障力。為切實保障各臨時檢查站點的正常高效運行,臨時聯合黨支部在每個檢查站點設置物資保障專區和辦公臨時休息區,與全縣防疫指揮中心建立后勤物資保障聯絡,加大應急聯絡,對各站點防護物資、辦公用品、食品和慰問品等實行收集、管理和調配使用“三個統一”,明確細化管理使用制度,安排專人建立健全物資收發臺賬和公示臺賬。截止目前,已落實哨卡板房4間,帳篷4個,折疊床14張,口罩1800個,棉被15床等相關物資。同時,充分發揮四川宜瀘高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收費站就近送餐等服務保障優勢,切實保障全體值守人員基本用餐。啟動康復醫院心理干預指導機制,定期對站點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加強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讓全體站點人員減輕壓力、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