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眉山市彭山區圍繞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要求,集中2個月時間組織全區88個村(社區)聚焦“四美四好”“三大載體”,扎實開展“整理村史、重溫典型”活動,進一步傳承歷史、尋找初心,講好彭山故事、傳播彭山能量。
一、聚焦“四美四好”,充分整理村史。采取文獻調研、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個別訪談等形式,充分整理史實資料。一是重點圍繞歷史之美、人文之美、生態之美、發展之美等“四美”,整理江口沉銀遺址、張綱墓等文化古跡、紅色資源38處;收集李密、岳鐘琪等重要歷史記載、著名人物傳略19條,“幺妹燈鬧新春”等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民風民俗12個,彭祖山、龍門寺、李密文化長廊等特色旅游景點9處。二是重點突出著名人物、集體榮譽、優秀個人、典型經驗等“四好”,發掘出郭祝山、郭祝霖等在黨史、新中國史上做出貢獻的杰出人士19位,受到各級黨委、行業系統表彰的集體榮譽和優秀個人140個(位);評選出身邊看得見、學得來的典型人物42位,有德行威望、引領鄉村發展的名士鄉賢60余位;總結出受過上級表揚、多次交流學習的新村發展理念、發展經驗以及豐碩的發展成果8個。
二、突出“三大載體”,深度挖掘典型。通過“文字+影像+實物”等形式豐富的載體手段,深度挖掘鮮活事例和優秀典型。一是老故事傳遞新能量,通過走街入戶,尋訪發掘出散落在民間,折射優秀傳統文化、描述歷史前進印記、體現人民智慧結晶的傳奇傳說、野史趣聞、名人軼事等24條。二是老照片凸顯新色彩,多方收集保存體現近現代重大變遷,承載人民群眾不畏艱辛、勇于開拓、奮發向上光輝形象的老舊照片、影像資料13條。三是老物件見證新發展,找尋埋藏于塵土中的篾兜、犁頭等見證鄉村發展,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老舊物件200余件,收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文物古件11件。
三、堅持“三個結合”,強化結果運用。通過整理、學習、宣傳三相結合,展示活動開展成果、創新分享學習方式、拓寬宣傳教育渠道。一是收集整理與編纂展陳相結合。在認真梳理、大量收集素材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村史村志編纂展陳工作,目前完成5個村單獨完成村史編纂;籌建展陳館2個,將收集到的珍貴文書檔案、圖片影像、實物分類展陳,帶來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觀展體驗。二是分享學習與提能培訓相結合。通過村民大會、黨員大會、黨小組會、主題黨日、茶話會、壩壩宴等形式開展“老一輩重溫歷史”“知情人分享故事”“先進典型講述事跡”等多形式分享學習85次;結合主題教育開展“集中研討學、小組交流學、各自對標學”學習培訓205次。三是宣傳引導與氛圍營造相結合。加大宣傳力度與輿論引導,利用報紙海報、網媒網站、微博微信、“彭山e支部”等平臺資源,積極宣傳優秀圖文成果,形成信息簡報45次,不斷豐富群眾認知,營造“共知村史、共學先進”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