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奮進,鑄就無悔青春
九寨溝縣漳扎鎮黨政辦公室副主任李海青
(達州市宣漢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科員)
自去年10月起,我先后到漳扎鎮、魅力辦工作。在漳扎鎮和魅力辦忙碌而充實的工作期間,我漸漸了解了九寨,也愛上了九寨。九寨是災后重建、脫貧攻堅、生態建設、全域旅游、反分維穩等多項重要工作的疊加區,更是全省關心、全國關注、全世界矚目的一方沃土。在這工作期間,使我的身心和意志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歷煉和全時段的成長。光陰荏苒,時光飛逝,往日的工作點滴和辛勤付出,讓我更加明白了感恩奮進,懂得了敢于擔當,錘煉了無悔的青春。
一是珍惜鍛煉機會,滿懷感恩之情。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過去的一年里,在“九寨精神”的指引下讓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感恩”的含義,我深知,是組織給了我干事創業的平臺和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讓我能在九寨揮灑青春的汗水;是掛職單位領導同事給予我工作上的悉心指導和支持,讓我的日常生活盡是濃濃的關愛和溫暖;是掛職團隊領導同事對我的幫助,讓我更快的成長;是熱情好客的藏區人民用濃郁的親情,讓我在異鄉遠離了孤寂;是美麗的九寨,讓我領略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絢爛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是務實擔當履職,青春奉獻無悔。到崗后,面對繁重的駐村工作和魅力小鎮建設辦公室籌備任務,特別是脫貧工作處于全縣脫貧摘帽的關鍵期,為了掌握清楚工作基本情況,我的工作節奏是“白+黑”和“5+2”。白天基本都是走村入戶,既要了解脫貧、黨建等基本情況,又要了解群眾對魅力小鎮建設的期望,還要全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及時回應群眾各種訴求。晚上則挑燈夜戰,梳理匯總收集的各種資料,加快落實魅力小鎮建設辦公室的籌備工作。后來,魅力小鎮辦公室成立,脫貧工作省檢結束,又緊接著全身心投入如火如荼的魅力小鎮建設的主戰場,先后起草了魅力小鎮建設重要文件10余份,籌備各類大型會務20余次,完成調研、匯報等材料20余篇,完成工作日報、周報180余篇,檢查項目80余次,協調各類矛盾40余件。一年來的務實工作是艱辛的付出,當看到建設項目一個個完工,鎮村基礎服務設施日益完善;當看到鎮容村貌整潔美觀,魅力小鎮特色日益彰顯;當看到九寨溝開園游客再次有序進入景區參觀,瞬間覺得那無數個晝夜加班都是值得的,更是引以為豪的。
三是用心用情融入,收獲累累碩果。沒來九寨之前,聽朋友說遠離故土會很孤單寂寞,可對于我的九寨之行來說卻是豐富多彩的。掛職單位和臨時黨支部組織的各類學習、調研、交流活動,讓我在一次次經驗分享和互動中,豐富了業余生活,調劑了工作壓力,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工作熱情,增長了才干,也與很多同事朋友從陌生變成了熟識,增進了同事朋友之間的友誼。同時,同志們的高尚境界、敬業精神給了我豐富的精神營養;同事們給予的支持、配合與幫助,讓我深深體會到人間的摯愛真情。
古語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初心不變,充分運用掛職期間獲得的好經驗好方法,指引自己一如既往地腳踏實地開展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臨行之際,千言萬語道不盡,唯有感恩掛心頭,祝愿九寨山水更傾世麗人,祝愿各位領導同事幸福安康,祝愿掛職戰友策馬揚帆再啟新征程。扎西德勒,納吉納魯。
潮平兩岸闊,我輩揚帆時
若爾蓋縣發展和改革局災后重建辦副主任周成
(達州市達川區陳家鄉紀委副書記)
我是來自達州市達川區的選調生,現掛任阿壩州若爾蓋縣發改局災后重建辦副主任,主要從事災后重建、脫貧攻堅、意識形態等工作。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一年的崢嶸歲月業已結束。臨行之際,心中的各種情感在洶涌奔騰!今天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援藏經歷的感悟。
有一種幸福,感動著我。若爾蓋縣委組織部、發改局領導和同事們給予了我工作上的無私指導和幫助,生活中的關愛和溫暖;美麗的若爾蓋,讓我觸摸了雪域高原的遼闊旖旎,體驗了安多文化的絢爛多彩,領略了藏區人民的淳樸真誠。
有一種信念,感染著我。若爾蓋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3500米,年均氣溫1.1℃,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寒濕潤,自然環境惡劣,是“8?8”九寨溝地震災區。但惡劣的條件壓不垮英雄的中華兒女,若爾蓋黨員干部群眾帶勁,他們不屈服,通過自己的堅定信念、堅強意志、無窮智慧、辛勤勞作,取得了災后重建累累碩果:若爾蓋縣災后重建項目共14個,截至目前,州屬若爾蓋—巴西電站35千伏線路恢復改造工程,總投資1920萬元,已完成投資1200萬元;縣屬13個項目中期調整后總投資5262萬元,已全部竣工,累計完成投資4861.2萬元。是他們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缺氧不缺志、苦干不苦熬”,體悟了什么是艱苦、奉獻、付出與不易。
有一種精神,激勵著我。最艱苦的地方才能綻放最美麗的雪蓮,援藏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一年來,我協助負責災后重建工作,明確自身職責,牢記使命,健全完善規章制度,堅持每周研判、每月督查、每季小結,規范施工管理,深入項目一線看實際、查實情19次,及時對外公布災后重建各項進展情況,強力推進了災區科學重建、陽光重建;協助負責脫貧攻堅工作,定期深入若爾蓋縣發改局聯系的崇爾鄉開展精準幫扶,研究階段工作,解決具體問題,7次深入易地扶貧搬遷實施鄉鎮實地調研“住得下”問題,聚焦查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排查易地扶貧搬遷和電力扶貧專項工作,參加州級抽查阿壩縣“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入戶走訪四鄉(鎮)19戶,確保了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協助負責意識形態工作,明確職責細化分工,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一崗雙責”的意識和責任,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目標管理,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狠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系列會議精神宣傳教育,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學雷鋒志愿等活動,配合落實“局長上黨課”制度,牢牢掌控了意識形態主導權。雖然我所做的這些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很欣慰,欣慰自己無悔于自己的援藏經歷。
是的,我們無悔!失眠、頭痛、胸悶、皮膚被紫外線灼傷,這些只能侵害我們的身體,但更加砥礪了我們的意志,泰山壓頂不彎腰,越是艱險越向前。
歷史的航程波瀾壯闊,時代的大潮奔騰不息,潮平兩岸闊,我輩揚帆時。正所謂士不可不弘毅,天道酬勤,任重而道遠,讓我們胸懷“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抱負,充滿“白日放歌須縱酒”的豪情,以新思路、新理念、新戰略引領發展,去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而努力奮斗!
做好工作中的小事,為新時代選調生代言
松潘縣安宏鄉黨委副書記張元慶
(南充市西充縣蓮池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我是06屆選調生,任南充市西充縣蓮池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在松潘縣掛職期間任安宏鄉黨委副書記,很榮幸能作為選調生代表發言,若有不妥,敬請批評諒解。我想用三個詞來概括一年來的點點滴滴。
一、第一個詞是“情懷”。共產黨人不能沒有情懷,選調生更不能沒有情懷。參加工作以來,我長期在鄉村工作,到松潘掛職也是從鄉村來到鄉村去的過程。我走遍了安宏鄉所有村寨和聯系村所有群眾,解決生活困難、地質災害搶險、環境衛生等群眾訴求20余件,認識了很多新同事,結交了很多新朋友。我自覺維護選調生榮譽,服從組織安排,堅持民主集中制,在黨委會上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堅守廉潔底線,以潔身自好為榮,經手的的工程項目按規實施。用自己的情懷,譜寫了不悔熱血灑高原,千山萬壑總關情的青春之歌。
二、第二個詞是“奉獻”。奉獻精神,是共產黨人最珍貴的品質,是選調生必須具備的意志品質。我服從黨委分工,迅速融入新角色,堅持“少談條件,多做實事,不懂就問,不亂表態,親力親為”的這五項原則,堅決摒棄“四風”;尊重本地風俗,在工作生活中不搞特殊,和藏羌回漢各族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為辦好鄉“兩聯一進、脫貧攻堅”迎新春文藝匯演,我放棄春節假期提前返回松潘擔任總導演,連續2個月奔走在鄉村和縣城之間,解決了場地、節目編排、活動組織等問題,節目大獲成功;為處理好德勝堡“3.21”殺人案,避免出現民族糾紛和群體性事件,我不分白天黑夜連續5天奔波在縣醫院、德勝堡村和鄉政府之間維穩協調,站在一線,作為見證人在諒解協議上簽字,促使事件得到妥善解決。用自己的奉獻,贏得了各族干部群眾的交口稱贊。
三、第三個詞是“擔當”。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和崇高境界,選調生就應該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能夠擔當。因不熟悉高原環境,去年12月我因摔傷致手掌骨折。時值松潘縣脫貧摘帽驗收關鍵時刻,為不影響工作,我在手術后10天就提前拆線返回鄉村,纏著繃帶全天候撲在工作上,連續幾個月沒有休過周末和節假日,助力松潘縣高分脫貧摘帽;全程參與所聯系村支部“軟鄉弱村”轉化升級,經州、縣驗收合格;臨危受命分管重難點工作,牽頭“三域一居”環境整治,克服考核嚴、懲扣重、戰線長,死角多等困難,提升鄉村形象助力鄉村振興;實施“213國道”公路堡坎美化1300余平方米,為松潘全域旅游打造了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協助做好了燕云十里草場糾紛、岷江河道違規占地、登溝垃圾場征地等涉穩問題。用自己對職責的擔當,在鄉村豎起了選調生的金字招牌。
以上的體悟,只是我一年掛職工作的縮影,能有幸參與到松潘的脫貧攻堅、災后重建和鄉村振興等工作,我倍感機遇難得。在工作生活中,我經歷了考驗和鍛煉,也收獲了感動和友誼。我相信,一年的掛職歷練將成為人生的寶藏,值得我在今后慢慢挖掘。我將繼續培植為民務實情懷,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奉獻精神,隨時準備擔當起組織和人民賦予的更多更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