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源作為貧困山區引導人才向一線流動困難重重,為著力解決人才引不進、用不好、留不住的問題,萬源市突出人才集聚、培育、使用、激勵和保障,扎實開展“萼山英才集聚一線”五大行動,確保各類人才向一線下得去身、扎得住根。
開展人才集聚行動,壯大一線工作力量。嚴把“空編率”,注重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和基層教育衛生崗位招錄力度,先后補充100余名優秀人才到基層事業單位崗位,依托“團圓工程”,引導200余名萬源籍在外企業家、教師醫生、建筑師、律師等在外優秀人才回鄉興業,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項目合作、對口支援等途徑,柔性引進20余名專家教授到萬服務。
開展素質提升行動,提升人才能力素質。采取“人才+項目”“人才+產業”的形式,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與浙江普陀開展“校地企”戰略合作,開辦“萬源干部人才赴浙江舟山培訓班”6期,建立“真硒萬源—普陀直營店”1家,利用“農民夜校”“居民夜?!薄案刹恳剐!钡汝嚨亻_辦“初心大講堂”1000余次,以專業大戶、回鄉農民工、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為對象,培養了一大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開展先鋒示范行動,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建立高層次人才“1對1”聯系重點企業、鄉鎮、社區制度,全市55名高層次人才掛職鄉鎮副職、企業技術副經理、社區技術指導員等,以達到區域內人才共享、政策共用、平臺共建等目的,鼓勵5名農業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優先將其納入“人才項目”申報對象,統籌選派50名城區中小學教師、醫療人員到鄉鎮中小學、衛生院開展對口支援,分行業建立“專家服務團”,開辦專題講座、業務培訓班100余場。
開展關心關愛行動,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化“反向約談”機制,針對基層一線干部人才開展全覆蓋“雙向互談”1.2萬余人次,談通“思想疙瘩”1000余人次,解決個人訴求210余件,建立一線干部人才健康管理、保險保障、應急救助機制,對應健全個人健康檔案,組織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匯診把脈,為3100余名基層一線干部人才辦理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對28名家庭遭受自然災害、家庭成員發生變故等事件,提供最大限度幫助。
開展激勵保障行動,夯實一線人才基礎。堅持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人才的主陣地,對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33名第一書記、碩博人才提拔為鄉鎮黨政副職;依托“萬源創客空間”,定期開展“創青春”活動,對創業初期的萬源籍高校畢業生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對符合條件的大學提供1萬元創業補貼和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創業吸納就業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