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彭山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基層治理的根本保證,社會廣泛參與是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是基層治理的最終目的,扛責在肩、主動作為,將上級決策部署本地化、具體化、實踐化,形成務實管用的工作體系和制度機制。
一、突出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領導體系。一是建立“抓鄉促村”領導體系。充分發揮區委“一線指揮部”作用,加強政策統籌、資源統籌、力量統籌,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充分發揮鄉鎮(街道)“龍頭“作用,按照責權利相統一、人事財相配套的原則,賦予必要的發展自主權、委托執法權、人事管理權,根據基層治理需要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和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確保黨委始終統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有力。二是建立“一核多元”組織體系。構建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各種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村級組織體系,全面推行支書主任“一肩挑”,全面實施村“兩委”交叉任職、雙向進入,全面建立黨支部定期聽取村委會、監委會工作匯報制度,大力開展黨建帶團建、帶婦建、帶群建活動,確保村級黨組織對基層社會的有效領導。三是建立“干部三包”責任體系。堅持下抓一級、一抓到底,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直接聯村聯組、下沉一線,包黨建、包發展、包治理,與村(社區)“兩委”班子共同承擔項目推進、征地拆遷、村莊治理等職責,一體化管理、捆綁式考核,將骨干力量用在基層治理最前沿。四是建立“支部四曬”工作體系。全面開展支部曬目標、干部曬承諾、黨員曬奉獻、面向群眾曬黨恩“四曬”活動,進一步拉近黨組織與群眾的距離,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有效提升村(社區)黨組織的公信力、凝聚力,引導廣大群眾一心一意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
二、突出常態長效,構建基層治理制度體系。一是構建“條塊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道”“鄉鎮點單、部門接單”“網格包保、組團服務”等工作機制,破除條塊分割、單兵作戰,將部門、鄉鎮、村(社區)、網格有效融合。全區新建10個鄉鎮(街道)網格化管理中心,63個部門包保159個網格,36個單位成為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成員,開展“三創一新”、糾紛調解、志愿服務2.1萬余次,推動彭山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首次測評中排名全省第二,社會治安滿意度調查名列全市第一。二是構建“全方位、智能化”的便民服務機制。大力實施“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改革,投資上億元新建區政務服務智能大廳,改建11個鄉鎮(街道)、園區便民服務中心,打造區鄉村三級無差別受理體系,“一窗通辦”行政許可達800余項,全面實現一體化、全覆蓋便民服務。創新開發“彭山e支部”“黨群互聯屋”等智慧黨建平臺,全天候教育管理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建立以“黨支部”+“議事會、管委會、監委會”+“婦兒之家、老年中心、雪亮工程”等為主要內容的“1+3+N”居民小區治理架構,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三是構建“開門開放、為民解難”的問題解決機制。結合主題教育,開展“開門開放抓整改、為民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常態化、拉網式排查出安全飲水、食品衛生、征而未安等25類問題。通過“領導包案”方式,專項整治“群眾反映突出的10件民生難題”,啟動10個小區萬人安置計劃,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3個,新增公共停車位1100余個、學位9000余個、醫院床位300張,切實讓群眾感受到新氣象、新變化。四是構建“三治融合、一體推進”的綜合治理機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統籌推進,區委定期研究“三治”工作,與改革發展穩定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考核。鄉鎮(街道)統籌轄區各類資源,深入開展普法宣傳、綜合執法、道德講堂、民星評選、移風易俗等工作,做實自治、做優法治、做活德治,逐步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三、突出群眾主體,構建基層治理的參與體系。一是實施“三個一”工程,引導群眾主動融入。編制“一村一規”,86個村(社區)修訂完善村民公約、院落公約、小區公約等120余個,引導群眾自我管理;推行“一村一會”,村村建立村民議事會,每月定期研究決定村級重大事務,引導群眾自我決策;建設“一村一校”,69所“農民夜校”定期開展政策宣講、技術培訓、法治宣傳,引導群眾自我教育。二是用好“四類組織”,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切實發揮群眾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監督組織的集聚效應,村村設立紅白理事會、孝老愛親評議會、廉情監督委員會,積極培育專業協會、公益慈善、公共服務等社會組織,大力開展“黨建帶群建”活動,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基層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三是建強“四支隊伍”,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工作機制,建強鄉村干部隊伍、網格員隊伍、基層便民專業化隊伍和鄉土人才隊伍。采取常年掛網、定向考調等方式充實鄉鎮干部隊伍,按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兩倍落實村干部待遇,回引培育392名優秀農民工后備干部,開展社區干部職業化體系建設,239名網格員聚焦基層治理“十大重點領域”發揮作用,實施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三年培育計劃,在農技員、畜牧員、調解員中開展業務比拼、星級評定、承諾踐諾,切實增強基層治理的中堅力量,建設永不走的基層公共服務隊伍。